寓教于乐:用扯淡的态度来传播科学
——《超体》非主流观后感
两年更新一次博客,这节奏简直是太嗨了。很久没有动笔的欲望,直到今天午饭和同事探讨迷信或是未知世界之时,想到前不久看过的一部影片——《超体》。其实影片并没有什么,让我联想起来的是另外一件事——教育。
回到正题,简单介绍下影片,方便后边的叙述。《超体》是吕克贝松导演的又一力作(力作是我说的,吕克贝松怎么看我不晓得^.^)。本片讲述了被恶德男友强迫帮人送货的年轻女子露西(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饰),遭遇了穷凶恶极的黑帮头目张先生(崔岷植 饰)一伙。她连同三个男人被张先生在腹部缝入了代号为CPH4的神秘药品,以此将药品偷偷带入不同国家。在台北盘桓期间,露西遭到恶男暴打,以致药品破裂进入血液之中。谁知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就此发生,药品激发了露西大脑的潜力,令人脑中约90%的神经元相继苏醒。伴随着身体的飞快进化,露西掌握了越来越多人们所谓的超能力。她清楚地了解到CPH4所拥有的强大威力,于是想方设法要阻止其他三袋药品落入张先生一伙手中。期间她试图与大脑研究方面的资深教授塞缪尔·诺曼(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取得联系,在后者的见证下,露西将迎来大脑100%苏醒的历史性时刻。从情节上来看,这部片子很不幸的又一次验证了好莱坞的剧本荒。用药成佛的斯嘉丽变身女超人、获取超能力,轻松KO一系列的小鱼小虾乃至最终BOSS。这种烂大街的情节似乎将剧本卖给迪士尼之类的拍拍动画片比较叫座吧!起码能骗骗小孩子。
但是作为一个新手奶爸,我的观赏角度似乎有些偏离主航道,私以为教育传播才是本片的亮点。关于人类脑域开发一直是众多科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乃至于政客们关注的重要话题。毕竟有超人远胜过原子弹啊!而本片在已知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脑域开发程度的对比基础上,脑洞大开的畅想了一下人类从10%开发水准直接跃迁到100%的辉煌场面,并用欧美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模子包装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无论影片槽点是否够多,起码不会让很多捧书就睡的观众迅速入眠,如果能够让一部人心向往之,那么就更加成功了。起码我和同事讨论的时候,是带着点好奇的。
而跳出本片来看欧美系的电影,很多电影都是主要或是附带了一些科幻知识,起码是建立在某种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探讨,比如木星上行就提到了细胞分裂、更新、复生的内容,更不要提非学霸不能看的星际穿越了。我们一般都觉得欧美人比较笨,若是没有计算器连十以上数学加减法都不能做。欧美的小孩子也没有我们聪明,他们成天上学就是玩儿,小学时候都不会加减乘除法。可是事实上诺贝尔奖各大奖项一直都被欧美国家霸占着,刨除创办奖项、评选奖项上面的话语权问题,我们也得认可,欧美人至少在科技上是一直走在我们前面的。不讲学术储备的问题,事实上建国初期世界上一批顶尖科学家里不乏华人。单纯从个人体验上来说,这样寓教于乐的一种传播手段,确实要比我们现在填鸭式教育要有吸引力的多。就我个人而言,我会心甘情愿的在看完电影以后,去百度(再次吐槽国内不能谷歌,百度竞价出来的广告页面是在太多)一下关于脑域开发的一系列相关知识,这样挖掘出来的知识,是按照我目前的知识储备水准进行的补充,更加符合个人需求不说,也不会因为复习已知内容而觉得无聊或者是预习太多未知内容而感到吃力,进而失去了继续了解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的理念里面,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后的再学习,兴趣被赋予了更大的权重。对某一领域的某个方面拥有多大的兴趣,会决定你在其中投入多大精力,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能够有多少信心和力量去触底反弹,进而决定你能再其中深入多少深度。这个观点在逐渐得到一些行业大佬的支持点赞,也有很多在各行业内取得了一定成就、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人们纷纷出来为这种教育理念现身说法。最近我接触到的一个例子就是方劢,一个白天干科技、晚上干电影、贪玩到舍不得睡的人。这个人今年已经60岁了,但是看起来也就3、40岁的样子。他把自己的所有事业归结为玩儿,为兴趣而从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他的演讲最近在微信朋友圈挺火的。
而如何引起兴趣,才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欧美的思维里面,目标就是要引起你的兴趣,电影也罢,课堂游戏也罢。有槽点也罢,痴人说梦也罢,就是敢想、敢编,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去深入挖掘研究其中的合理与不合理,没准也就成为了行业内的专家。如果你没有兴趣,那么权当作是一次普通的电影,打斗场面纵使不至于赏心悦目,也不至于让人太难捱。通过这样的体验,你真的比较容易的去检测到底自己对于什么更加感兴趣一点。关键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你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普遍不喜欢被人操纵,哪怕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加入了强迫的元素,那么味道也就变了。
我们既有的教育全部是苦难思维模式,似乎是要取得成就就必须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无论从过程还是从目的性,都与快乐二字相距甚远。而国人的思维也都是些排位思维,学的好必须要排进个一二三四五,而且排位的范围如涟漪一般,越扩散越大,直至自己也罩不住了。而这个过程当中,本应该居于助威的快乐反而被遗忘了。而本来能够获得的快乐,因为这一轮轮的排位赛而逐渐消退,甚至转化为厌恶。
因为一点偶然的感悟,碎碎念了好久,但确实是自己十数年受教的深刻感受。国外的教育模式一直是我们学习仿效的对象,但是舶来品总是天生带着水土不服的体质,良好的模式也没有能够逃脱国内教育理念日复一日的浸染,生生被化为中国模式。也许我们需要的是仅仅是西式教育里那一点核心的观念,精心的提取,植根在我们的土壤里,让它成长,成为适合我们国人自己的模式,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们国人就是太严肃了,什么东西要想搞好,就会首先让它变得严肃起来。不过一严肃,就没有了快乐,这样的话,难免会又沦入被迫,难以持久。其实人来一世,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得太悲苦,尤其是学习,有些事,我们不妨以扯淡的态度来看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