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直在反复看《恶作剧之吻》,为了减轻“虚度光阴”的罪恶感,我给自己的理由是,这是一种observation(观察)练习,是在为之后民族志调研做准备。不管这算不算是借口,为了追剧追得“心安理得”,多少还是得做点事。
带着“任务”看剧与单纯刷剧观感会有差别。例如,第一遍看的时候,更偏向于刷剧,所以我的情绪波动和代入感明显比第二遍看强烈很多。此外,自从执念于various perspectives(不同视角),在看剧过程中我不再关闭弹幕,并因此从不同观者的评论里看到了我不曾发现的东西。于是,不时会有“真是这样的啊!”的顿悟。不过,第二遍看的时候,也意识到这些不同的“声音” 带来的弊端,即在增加代入感的同时,这些声音也加剧了实时的共鸣和情绪的波动。换言之,这不利于我完成我的观察任务。
第二遍看剧的时候,我特意对比了各种评论,试图弄明白为什么这些弹幕能煽动情绪,然后发现大部分评论可归类为“how should/shouldn’t sth. be done”(某事应该/不应该怎样做),前者在给建议(这是很多人的习惯——喜欢给人建议),而后者在评价(极端一点的即评头论足)。这样的评论往往是对当下的人与事做出的实时反应,因“共时”而容易产生“共鸣”即代入感,情绪也随着被带动。可“how to/how not to”(如何做/如何不做)却让人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why(例如,为什么他/她要这样做?事情为什么演变成这样?)。这也是为什么在剧情一波多折的时候,弹幕里和我自己心里都有显而易见的意难平。
第二遍看剧的时候,我试着去多问“为什么”并因此会更留心观察剧中的人物和细节,竟意外地看到了一个个不同的“鲜活”的人而不只是一个个角色,并也因此开始理解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因为不急于评判,之前不时出现的意难平也少了很多。当然,适当的意难平代表了我们与剧情和人物的共鸣,这也是我们追剧的原因——从剧里的百态人生反观我们自己的生活。正如罗曼·罗兰论读书时所言,“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看剧亦如此。
关于爱情、亲情与成长
我很少写爱情,因为不懂,也不想花时间去了解。哲学里有专门研究ignorance(无知)的理论,大致把导致无知的原因分为两种:一,自身认知、智识能力有限;二,自主选择。我对爱情的无知是因为害怕证实自己智识有限(即原因一)而自主逃避面对(即原因二)。所以,谈及爱情, 我只能宽慰自己,“ignorance is bliss”(无知是福)。
其实,每当听到别人说,“他们俩真的太合适了!”的时候,我总是很困惑——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也很慌张——为什么我没看出来你们所谓的“合适”?(这也加剧了我对原因一的焦虑。)直到第二遍看《恶作剧之吻》,我竟然自言自语,“直树和湘琴真的很合适。”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下部分仅为个人观后感悟和理解。】
直树篇
第一遍看《恶作剧之吻1》的时候,我被江直树的冷漠和傲娇气到几度想要弃剧,可因为心疼湘琴,不想把记忆停留在她伤心的时刻才坚持看到了最后。第二部里,结束第一天学校实习的湘琴垂头丧气地回到家。直树看着湘琴低着头从自己面前走过,眼神里的心疼溢出了屏幕。看到那个眼神,我惊呆了,脑子空白了五分钟。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并没有看懂直树对湘琴的感情变化,也没有看懂江直树。所以第二遍看的时候,我一直认真观察他脸上的表情变化,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他要生气?”“为什么他那么冷漠?”虽然没有完全了解他,但在二刷的时候确实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直树很聪明,从小就是。江妈妈关于直树小时候的回忆里可以看出他很爱妈妈,也很贴心。可是,仔细观看会发现直树很多次对湘琴无端发火是因为对江妈妈不满的转嫁(直树对湘琴肆无忌惮的忽冷忽热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湘琴对他的爱足够包容和原谅他——聪明的弊端?)。直树对江妈妈其实心存怨念。直树和爸爸妈妈吵架那一次,他指责江妈妈,在湘琴和他的关系里,江妈妈从来只会顾忌湘琴的想法和感受,却全然不顾自己的感受。(一刷时,我的反应是:连和父母吵架也要顺道伤害湘琴?!)二刷时,突然明白,直树是在讲真心话。他应该一直都无法释怀江妈妈对自己的“不完全接纳”吧。
江妈妈很喜欢女生,一直渴望有自己的女儿,所以湘琴出现后,江妈妈对她的宠爱偏护实属自然流露。当然,江妈妈也很爱自己的两个儿子,不过或许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是,她把小时候的直树当女儿养,其实也在否认作为男孩的直树。被幼儿园的小朋友发现自己的男儿身并因男扮女装遭嘲笑,对于年幼的直树伤害不言而喻。但这件事对直树最大的伤害在于,他开始意识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其实并不完整,在某种程度上,江妈妈更爱的应该是“女生直树”而非真正的直树。所以,他在指责江妈妈只关心湘琴的时候,其实并非故意伤害湘琴,只是一个儿子面对母亲偏爱其他小孩时的嫉妒和失望而已。
直树爱上湘琴,有一部分原因应该是湘琴能够接纳和包容真实的江直树——不管是学霸江直树,校草江直树,还是冷漠傲娇的江直树。
也是那一次争吵,江妈妈指责直树只爱自己根本不懂爱别人(p.s.子瑜表白直树的时候也说过同样的话)。一刷的时候,我觉得这句台词有点莫名其妙,因为当时我只看到了他对湘琴的冷漠。二刷的时候,发现直树的冷漠不止于对湘琴,他对家人其实也没有多亲近。年幼时的伤害让他关闭了心门,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江爸爸江妈妈在面对直树的时候总让我感觉有一种小心翼翼。
湘琴和直树很合适,因为她笨笨的、无条件的爱让他打开了心门也开始学着去理解和关心别人,同时,湘琴也缓冲了江爸爸江妈妈和直树之间的冲突,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互相理解,让那个家变得更有家的感觉。
湘琴篇
第一遍看《恶作剧之吻2》,湘琴的“直树脑”让我弃剧数次(以此可以看出,我喜欢湘琴远超喜欢直树)。我气她对直树的爱里没有自我,气她除了直树对什么都不够用心,气她做错事后的理直气壮。最让我无法理解的是从高中到大学,从第一部到第二部最开始,她惊人的退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第二部前几集的弹幕里最多的评论是,“如果我是直树,我也会很累。”在我看得想要再次弃剧的时候,看到一条评论,“湘琴不是听不懂话,好好和她说,她就不会这样了。直树就不能好好和她说话吗!”二刷的时候,确实发现湘琴做错事很多时候是因为直树对她不够耐心和说了过分的话。
其实湘琴的退步并不全是如弹幕所言,因为“恋爱脑”,她更像一个在成长中的小孩,她需要有人拉着她向前走。江妈妈很爱湘琴,但她的爱里全是包容和宠溺,不管湘琴做错什么或做不好什么,她从不怪她甚至还会替她找借口。湘琴爸爸很爱湘琴,他心疼女儿但因为工作和自己的不善言辞,更多时候他的爱是不干涉。直树开始爱上湘琴,可是学会爱一个人需要时间,所以结婚初期他其实没有给湘琴足够的耐心和理解。也难怪湘琴直到第二部过半才慢慢对俩人间的爱情有了信心。
在第二部前几集,湘琴很像迷路的小孩,她看不懂路牌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她知道的只有自己对直树的爱,所以一直紧紧抓着,跟着它走。启太告白失败后对湘琴说过,他败给的不是江直树,而是湘琴对直树的爱。当初,苦恋湘琴6年的阿金选择放手也是同样的原因。幸好,直树于湘琴是对的人,他的聪明让他学会理解和珍惜湘琴(虽然这种能力历时5年他才学会),所以湘琴对他的爱才没有把湘琴带偏,让她越来越没有自我。相反,她在一点点成长,开始明白她的人生除了爱直树外还有许多其它需要做好的事。
湘琴不聪明但她单纯善良,所以她有很强的共情能力,也不会与人斤斤计较,所以她身边有很多爱她的家人和朋友。湘琴不聪明但她没有不争气,只不过她的梦想和人生追求全是关于直树,她就像在以自我为中心时期的小孩,只不过湘琴的世界里直树是核心而已。
结语篇
弹幕里有人评论“直树和湘琴是成长型伴侣”,一个在学着长大,一个在学着去爱。
从高三表白事件后,湘琴和直树的相处模式很长时间里都定格在一个在前面大步急行,一个在后面低头紧追。婚后湘琴的“迷路”(不管是蜜月之旅的迷路,还是人生路上的迷失自我)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直树只会默不作声往前走,并以为湘琴会一直傻傻地跟在他身后。可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他闷声不响走得太快,笨笨的湘琴会跟不上、会迷路。
直树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希望被自己爱的人“仰慕”,即使知道在湘琴的世界里,自己已被封神。他带湘琴参加自己的报告会,想让湘琴知道自己并没有忽视她而只是在忙于学业。会后,他坦言,湘琴眼里的他无所不能,所以他需要更加努力去维持这样的无所不能。那一刻,湘琴的表情是迷惑和吃惊,那也是我第一次明白,其实很多时候湘琴是真的猜不透直树的想法,所以才会那么患得患失。好在,直树很聪明,他也看到了湘琴脸上的不解,所以他试着慢下脚步与湘琴并肩同行,并耐心告诉她那些她不懂的人与事。
直树对湘琴的爱大部分是在帮助她成长,可如子瑜所言,因为直树太优秀,他对身边的人有时候也会过于严苛。加之他向来不喜欢表达,猜不透他心意的湘琴才会爱得如此委屈和辛苦。这也是为什么启太对湘琴的喜欢会让直树醋意大发。启太的喜欢和直树的爱很像,都在让湘琴成长,可是启太的喜欢里多了一点呵护(因为启太眼里的湘琴是需要被保护的小孩),而直树的爱里更多是严格(因为直树眼里的湘琴是一棵杂草,会越挫越勇)。所以,其实启太败给的不止是湘琴对直树的爱,还有直树对湘琴的了解。
第二部过半后,弹幕的评论里很多人在感慨,“直树变得好温柔!”杨绛先生说过,“能让你温柔的人,肯定给了你极致的爱。”湘琴对直树的爱是全心全意,所以,即使她像江爸爸江妈妈一样,因为没办法靠近,总爱得小心翼翼,可是,她的爱也不一样。湘琴确实很像一棵杂草,尤其在她对直树的爱里,所以即使被直树的冷漠一次次伤害,她还是倔强地陪在他的身边,努力去走近他,去了解他。当直树一点点对湘琴敞开心门的时候,他也不再是那个冷漠傲娇且总是气鼓鼓的小孩。
很多人评论,湘琴和直树是最让人意难平的银幕情侣,因为他们的爱没有在依晨和小综之间延续。在看完第一遍剧的时候,我把电脑屏幕背景换成了小综的照片(依晨和小综的合照会反复提醒我他们没有在一起的事实;而依晨的照片里很少有湘琴的影子)。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把屏幕背景换回了之前的图片。
很多年前,小综说,在拍摄《恶作剧之吻》的时候曾多次动心,也曾向依晨表白过。当被问及为什么两人没能在一起时,小综说,“依晨不是湘琴,而我也不是直树。”这样的话听来会让人心里感到无奈和落寞,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至今仍有粉丝在期待直树和湘琴这对荧幕cp能在现实里再续前缘。
二刷的时候,我在湘琴和直树身上看到过依晨和小综。所以,不论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我很感激他们用心的诠释让我开始理解爱情,也让我想要更加耐心地去观察身边的人与事而不是着急做出评判。
“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可当你真正走过他走过的路时,你连路过都会觉得难过。有时候你所看到的,并非事实真相,你了解的,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杀死一只知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