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昨天我坚持得不错,给自己记一个小小的功勋~
今天早上在母爱的照拂下,我的早餐是半根玉米和一杯打得很细的苞谷zhēn(输入法里没找到这个字)。
我到了工作场所,坐在敞亮的桌前,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步履匆匆地上班。刚才我也和他们一样着急。昨天是大暑,大暑节气后的第一个早晨,街道上竟送来凉爽的风。令我庆幸的是,在步履匆匆之余,我并没有忘记感激这凉爽的夏风,感受一份自然的馈赠。
此刻我身上的热感已经散去,略感口干。拿出早餐,先喝一口苞谷zhēn。嗯~是久违的谷物的味道。不知妈妈的配方是什么,总之这一杯的口感让人舒适:液体有一股绵密的浓度,再加上细小的固体颗粒,喝一口的同时舌尖也不失乐趣,完全让我口齿愉悦。我不喜欢清汤寡水的无聊,也不喜欢浓稠浆厚的实在,小小的一点颗粒,也是饮食中的一种乐趣。
拿出玉米,咬一颗。是粘玉米。外皮光滑圆韧,内里软糯香甜。这东西,它爆浆。放心吃,咬一口,嚼嚼嚼。粗粮这东西,想吃得和细粮一样快,似乎不太可能。你不用刻意提醒自己要多嚼几口,你也会嚼得比平时多,吃得比平时慢。
才吃三口,我的大脑来信号了:“宝子,你的胃说它饱了。”啥?半根玉米还剩大半根,这让我怎么跟我的母上大人交代?不行,我要再吃两口,毕竟一会儿还要工作呢。
于是我又坚持吃了两口,边吃边感叹:粗粮这东西,真是神奇!我觉得用增强饱腹感来形容都有失偏颇,这基本跟抑制食欲差不多啊!
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大脑发出的饱腹信号了,我一度以为自己哪里有什么问题,怎么一吃饭就停不下来了。现在看来,不一定是我的问题,而是现在的食物能持续刺激味蕾,让人一直处于被挑逗、被刺激的状态,大脑被搞晕了。而饭菜种类多,或者刺激作用强大,就会让大脑接收情绪化的信息:这个好吃,再来一口。它忘记了收集胃部的真实感受。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停下来以后,才会发现早已吃饱——在刺激停止以后,大脑才会腾出精力察觉到身体其他信息。我记得在读《认知觉醒》对时候,作者周岭提到过关于认知带宽的概念,阐述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大脑的带宽,也就是注意力,是有一定容量,注意力要是被一些事物占据了,其他事情就感受不到了。所以我们强调感恩、强调关注美好的事物,就是让我们的带宽不要一直被消极事物占据,通过主观调整来引导正向生活。
讲真,玉米刚吃起来是真好吃,三口以后除了饱腹感之外,我还有一种感觉,就是无聊。因此我推断,保持单调的饮食一定能减肥。
叔本华说过: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不断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荡。现代人在有手机的情况下很难即使是一分钟的无聊。所以想减肥,先简单:简单你的餐饭,简单你的生活。有些人会说,那岂不是很无聊?(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与无聊共舞,也许是人生的一个课题。即使是无聊,我也要找到乐趣,而这个乐趣,不一定非得在过度饮食中获得,适度饮食的舒适,带来一种长久的幸福。
玉米剩下了饿了再吃,开始一天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