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漫过校门时,我正和老同学站在初中教学楼的走廊里。墙皮比记忆中斑驳些,公告栏里的课程表换了新的字迹,可阳光斜斜切过楼梯扶手的角度,竟和十几年前没什么两样。
老师泡的茶还冒着热气,话题就撞进了那个经典的假设里——“若时光倒流,想回到哪一刻?”指尖摩挲着温热的玻璃杯,我忽然想起高中课桌里藏着的郭敬明的《最小说》,想起大学毕业时没敢说出口的道歉,想起初入这一行时对着缺了好多课的备课本哭的深夜。那些被遗憾浸泡过的时刻,曾是我反复咀嚼的“如果”。可此刻话到嘴边,蹦出来的却是一句:“不必了,现在就很好。”
话音落时,自己先愣了愣。窗外的香樟沙沙作响,像是在笑我的心口不一。何尝不知此刻的窘迫?镜子里新冒的白发藏不住,爬三楼都要喘口气;改不掉的拖延症总让deadline变成战场,和父母通话时仍会忍不住抬高声音;银行卡余额离“成功人士”的标准差着十万八千里,甚至偶尔在深夜,还会为年少时的某个选择辗转难眠。
可当茶的回甘漫上来时,又分明懂了这份笃定的由来。二十岁时总觉得要活成标准答案,要成绩拔尖、要人人喜欢、要步步踩在所谓的“正轨”上,像拿着一把尺子丈量生活,稍有偏差便惶惶不安。如今倒像是终于松了那口气,允许自己偶尔偷懒,接受朋友的小缺点,甚至能笑着说起当年考砸的那场试——原来那些曾以为会压垮人生的褶皱,最终都成了托举着我的弧度。
老师说:“人这辈子,就像这杯茶,先苦后甘是常态,可总有人嫌苦,没等到回甘就泼了。”是啊,我们曾拼尽全力想让人生变成光滑的琉璃,却在跌跌撞撞里发现,那些磕出的缺口里,正漏进阳光来。
回程的路上,老同学指着路边的早已写上了“拆”字的小门面笑:“还记得吗?当年短短半小时的休息时间都要偷偷溜出来吃这家麻辣烫,那时候总觉得长大后就能天天吃,现在倒要顾忌着长肉了。”我望着那个方向,想象中升腾的烟火气飘在我身前身后,忽然明白“此刻最好”从不是说当下有多完美,而是终于学会了和所有的不完美和解。
就像此刻,晚风里混着新开的烤串店的香气和远处的蝉鸣,身边是能笑着回忆糗事的旧友,口袋里揣着老师塞的润喉糖。不完美,却踏实得让人想轻轻叹口气——原来人生最珍贵的,从不是回到过去改写什么,而是站在当下,忽然读懂了每一段经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