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10点开始写点东西,仍拖到10:27。不算拖,但假如要在10点前,打开电脑手放上键盘就能够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那是不容易的 。而我这27分钟就是碍于不知道写些什么而消耗过去了。
很多时候都这样,不知道要如何开始,于是上网找资料、翻经验找成品,就是想弄清楚如何更有价值的开始。没错,是更有价值的开始。
01假如一开始的基础都是错的,那后面将毫无意义
当人面对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总会有一个解决问题的雏形,只是一般都很粗糙甚至漏洞百出,所以不满意,去找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也即更有价值。
可问题在于,这个”价值“是未被自己实现的,它可能适用于别人不适用于自己,适用于那个具体的问题不适用于这个 。这份价值来自于自己的预估。换句话说,如果你对问题本身了解不够透彻,你将无法清晰准确的知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关键点在哪,哪些细节可能会影响整个方案的走向,这又基于你对方案有足够的了解。如果不能清晰准确回答以上问题,你的预估将如水上纸船,承载不起多大重量,承受不住流水的冲洗,将变得毫无参考意义。
02永远没有最好的解决方案,别再纠结哪个最好了
人所谓的选择困难症,本质上只有一种原因,自身资源有限,导致没法选择明显更好的,而只能在两个相差无几的选项上来回比较。当面对1000元NIKE正品鞋和朋友圈300元的假代购,谁都知道1000元正品耐克好穿,潮,质量上乘。可没办法,身上就只有300预算,于是纠结于该是A家的代购呢还是B家的代购,而这也就差了10来块钱,同样的真伪难辨。此为选择困难症,谁不知道一分钱一分货,可我更知道一分货一分钱啊。
在最好方案的比对上,在未实施直至完成前你是没法准确预估哪个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哪个更为高效。而那些真正会让你纠结的选项,实际上是差不多的,既然差不多,随便选一个尽快开始就好了。纠结毫无用处。
03“磨刀”也要算在砍柴工里面
那有人也可以说,我把问题和方案都进行深入了解,研究透了,我自然能够准确比对,高效应用解决问题了吧。可别忘了,这期间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也是投入的成本,时间拉长了,精力耗费更多了,原本高效的方式反而变得不那么高效了。这也就是经常所说的——为什么我明明看起来更高效的方法,却不如他笨手笨脚的乌龟前进。核心点在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而为解决问题做准备的时间也是算在规定时间内的。准备期过长,成本太高,导致没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反而不如用“笨”方法在最后一刻钟低效而准确的完成任务。
写作不知道怎么开始,是因为总想找到更高效的训练方法,更新颖的素材,更奇特的角度,更能成为爆款的奇淫技巧。然后,终于整理出几十页的手稿和方法,一晚上过去了,原本打算要写一篇文章的目的仍没有达成,问题仍没有解决。更可怕的是,有限的精力已经耗尽,今晚没法继续写了,明晚再说,而明晚发现之前的整理的手稿已经忘差不多或者不知道该怎么用于当下的创作,于是,又继续搜寻资料,无休无止。
04出路
如何终止这种死循环?定个“磨刀”的时间,为解决问题而做准备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想尽一切办法搜索解决方案,时间到,挑一个最好的立马开干。这样在保持高效的同时又有时间真正动手解决问题。写作也是如此,其实很早老师就教过我们了:1个小时作文时间,写作文前花10-15分钟审题列个大纲,尽可能完整,然后开始写下去,不然一小时到交卷了,你大纲写的再好,构思再奇妙也还是0分。
工作上更是如此。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是基本的要求。投入1/4时间进行“磨刀”准备已经是最多的了,剩下的即使刀没磨成十分锋利也要动手砍柴了。
人生,假如你一辈子都在“磨刀”,终于磨成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可你已经挥不动这把大刀了。没有什么是完全准备好才开始的,你不可能磨一辈子的刀,看看树林还剩多少树,看看自己还剩多少时间,赶紧提刀挥汗如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