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黄薜熹,这是我原创日更第3篇。立志通过写作打造个人品牌和价值提升!
《最重要的是只有一件》这本书,是去年入手的。在孕期看过一遍,做了一些笔记。今年再第二遍阅读时,又有不同收获。
下面分享几点心得:
为什么只做一件事?
只做一件事,就像用邮票黏住信封,不达目的不放松。--乔西·比林斯
每个人的是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为什么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却失败了,那些成功的人为什么能够完成更多的事情,达成更高的目标,赚更多的钱,拥有的也更多呢?
如果把时间看成成功的原始资本,那么每个人的原始资本都是每天24小时。但是成功的人是如何分配他们的原始资本,并且得到远远高过别人的收益呢?
书中答案告诉我们:成功人士的所有行为和精力都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目标,成功就在于聚焦目标。换句话说,成功取决于你的目标是否明确,你是否专注。
只做一件事,并不是说每天就只做一件事,而是“一次做好一件事”。
比如,我开始自我反思。辞职后,我开始坚持做一件事:阅读+写读书心得。这件事对我而言是辞职后最重要的一件事。从去年8月开始写简书到现在有43篇,包括我宝宝的成长记录。当然这不算多的,也不是专业的写作者,更没有变现。但我深知,这件事将对我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
从多米诺骨牌效应来看,完成最紧要的事就像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剩下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平衡”是一个谎言,「制衡」才是正确做法
当然,如果追求极端也会引起一系列问题。
如果用制衡取代平衡,所有的事情就都说得通了。
芭蕾舞演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起舞,轻盈的在空中跳跃,成为平和和优雅的典范。但若是细心观看,你会发现她的舞鞋在快速移动,用微小的调整来保持平衡,由此可见完美的制衡会给人以平衡的错觉。
因此,我们不妨尝试开启制衡模式,在生活中优先处理紧要之事,当有余力时再处理其他事情。
比如我自己,现在是全职妈妈,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育儿,但我不会把全部时间都给我的孩子,也会留出自我成长的时间。
比如我老公,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工作赚钱。而当他下班回家之后,也要分出时间陪伴孩子。
突然发现,这就是我们制衡的生活。
寻找关键问题是一种生活方式
1. 问自己”当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之后,其他的事就会变得更简单或者不必要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2.理解并坚信你要做的那件最重要的事
3.把它变成习惯
我们都想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因此在生命的每个阶段,必须抓最重要的事情来做。关键问题会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引领你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在不同的时期,你只需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思考关键问题是什么。
书中给出一个时间框架图,通过标清现在要做的事以及今年要做的事,来判断每件事的轻重缓急,也可以计划5年内或具体某一时期要做的事情,以便有一个大致的规划,让自己对准目标进发。
三个承诺
1. 达到精通
多数人认为精通是一个结果,但从根本上说精通是一种思维方式,行事方式及经历。
这会让我们很容易想到1万小时定律或「刻意练习」。因为某种技能的精通,会随着时间和刻意练习的投入而不断提高。
比如我自己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对于语言这门工具来说,经常会有三个级别:入门,熟练掌握,精通。
精通实际上就是精通你已经掌握的,以及学习你所不知道的。
很遗憾,自己并没做到。
精通是一种追求,因为它是一条没有止境的路。在追求精通之路上,无论你的自信心还是你获得成功的能力,都会与日俱增。
未来,改变!
2. 从E到P
Entrepreneurial(活力四射)
Purposeful(目标明确)
如果付出了所有努力也没有把事情做到最好,那是因为不愿意改变自己做事的方法。
让一个E型人去砍一些柴火,他会扛着斧头径直走进树林。但是P型人可能会问“哪儿有电锯?”在他们的思维中,一个人可以超越自身能力取得突破,完成任务。
贫富差距的关键,往往就在于思维的差异化。
3. 遵循问责周期
对结果责任,对自己负责。这是最强大的动力。
四个小偷
1. 不会说“不”
学会拒绝能够解放自己,这就是为优先事务留出时间的方法。
2. 害怕混乱
混乱是不可避免的,学会与它和睦相处吧。
3. 糟糕的健康习惯
管理自己的能量,不要牺牲自己的健康。
4. 逆境
也就是说,我们的环境必须有利于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