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析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之前,想问一下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理性化,技术上的进步化,这些都可以是现代化。但对于中国而言,最底层的理解,现代化实际上是一种时间观,现代社会的时间是不断进步的,而古代社会的时间只会循环展开,一味地固守不变,循环往复,不过是更替一个又一个的朝代。
纵观无论新社会和旧社会,为了其所谓的生存,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基本理念——发展。在二十大报告中,发展作为关键词出现了200次,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能够推动它不断向前发展,那他就拥有了实现现代化的能力。现代化它本就不是一个特定的价值观或者特定的制度,首先抛出地理观念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能力确实高与东方,且当时中国因谋求发展不得不向先进西方国家学习,这就使得西方国家将‘现代化’偷换概念为‘西方化’,使人们造成误区:欧美发展模式视为标准化的唯一模式。但西方化只是现代化的低维表象,不是现代化的高维本质。西方用300年将西方12亿人带向了现代化,证明他们肯定找到了本质的某一个位面;但中国毕竟不属于西方模式化,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几十年就让14亿人走向了现代化,这同样表明我们也捕捉到了本质的另一个位面,而其中的14亿人口,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重要特征:人口规模巨大。事实而论,中国人口基数大,是欧美及其西方国家的三到四倍,如此庞大的人口实现现代化,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他所蕴含的难度也是最大的,比如将海量人口从农村推向城镇流动这个任务,就超出了所有发达国家曾经的经验。但压力与机遇同在,虽然人口众多,但反过来看,我们也是能够有能力在多个领域有所创造价值。从产业上看,它造就了人类迄今为止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需求上看,它造就了中国未来数十年都可以不断深挖的需求潜力;从人才上看,中国的工程师人数之巨大,也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出现过。
说到人才,就应谈到科教兴国。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派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其中国家表明指出要重视青年和科技型人才,在眼下看来也会对很多人的职业选择做出影响。坚持打赢科技攻关难题,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国家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应是会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近年来,美国一直在科技领域的各方面限制我们,但中国总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压中不断突破自我,这其实也源于中国人口真之大,使得中国有能力在多种竞争力并存的世界能够生存下来。
科教兴国是叠加中国庞大人口的自然结果,接下来工程师的红利会不断加大,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强中国向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产业体系中,实体经济的地位,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优先考虑都是中国在谋求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这在之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法展迅速,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已是多见不怪,将不同领域的技术整合创新,是其能够在竞争中明哲保身的优势所在。比如最近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利用电气化加智能化,网联化使得产业类型由原本的传统化变成了智能模块化,使得汽车不再是汽车,更像是一台电脑。随着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新能源新技术创新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能够在多经济发展中站得住脚的。
相较于一些西方国家的贫富分化,我国早早的就计划实现共同富裕。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那么设计分配制度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在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说白了也就是劳动和公平之间的联系,共同富裕中所提到的公平指的是劳动机会公平,让有能力的人更加公平的得到财富。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不同的社会分工中去,一个以劳动为核心的公平,使得劳动价值的贡献者可以享受到新增的那一部分社会超额利润。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强者越强,普通人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以至于是加速了贫富分化,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里画过美国百年贫富分化图,其中可以发现他们的资本收益率长期超过经济增长率,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富豪都出自美国,同时为什么美国会有那么多的穷人。法国总统也在21年的演讲里亲口承认: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为中产阶级提供了进步机会,但如今这个体系已经破败。所以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促进公平是必不可少的。
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精神文明显得尤为重要。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而教育是根本。在眼下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正如总书记在有关“鼓励勤劳创新致富”的论断,体现了生产力标准,发扬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了解到中国作为5000年文化的文明古国,这就不仅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文明,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社会的发展是个复杂的有机体,社会的发展绝不是莫个领域的单独发展,而是需要各方面的协同推进。现代化的标准,不仅要看其经济发展的快慢程度,还要看其社会空前的思想水平。为人民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才能使得现代化建设汇聚更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只注重科技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生态价值。臭氧层空洞扩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问题,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隐患。相较于中国而言,近代大多数的国家都是掠夺式积累自己的原始资源,如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地的建立,日本的侵略战争等等。他们始终坚信改造世界,征服自然才是发展的必然。这也导致了近年来西欧等国家的能源缺乏问题层出不穷,美国政府取消了清洁能源计划,废止诸多美国行政部门有关气候变化的政策;日本对于核废水的处理,将核废水投入太平洋,致使日本周围海域和核污染严重,正常的海洋生物已无法正长生存。这是对自然过度依赖的结果,也是对同住一个地球村不负责任的表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人口规模巨大和现代化的后发性,决定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将面临更强的资源环境约束。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摒弃西方过度消耗自然资源,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现代化老路,努力走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塞罕坝由曾经的千里黄沙蔽日到今天的百万亩林海涌绿,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生物多样性逐渐攀升,被誉为“华北绿肺”,“天然氧吧”等,当地地区的生态气候得到质的改变。三北防护林的阶段性发展使得沙漠化比例下降,不仅提高了生态保护建设,还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说,人与自然本就是互相让步,双赢互利的。
纳米技术的绿色减排,绿色化学工艺,新生物技术的应用,未来作为处在发展最前沿的科技,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的重要内涵和动力。
新时代的发展少不了问题所在,就像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通过利用自身手段限制全球经济发展,来巩固自身地位,受到了很多国家的不满,以致美国总出现在国际舆论中的风口浪尖,为了缓和自己的通货膨胀,竟想利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发战争财;看到中国及其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便用科技封锁打压新一代规模成长。吹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的更远。牢抓时代和平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对内谋求发展,对外开放交融,就像习主席说的那样:只有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对国外的封锁我以包容之心接受,中国坚定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走出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