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如果说开学第一天是懵懂的相遇,第二天是试探的熟悉,那么到了今天——第三天,我们终于清晰地听到了幼芽破土、渐入佳境的美妙声音。孩子们正在用他们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成功地适应新的生活;而我们,则小心翼翼地守护并庆祝着他们的每一点成长。
看见秩序的萌芽:从“随性”到“共识”
“铃声”的意义:上课铃响起时,大部分孩子开始主动寻找老师的身影,躁动的小身体也能更快地安静下来。回想昨天,每节课仍需要反复提醒才能勉强安静,而今天数学老师却对我说:“你们班挺乖呀”。“乖”这个说法也许不够准确,但它真实地反映出:孩子们不仅仅听到了铃声,更是在内心初步建立了秩序感。
“排队”的学问:走廊上的队伍虽然还不像直线那样笔直,但“头尾相接”的雏形已经形成。除了个别孩子暂时找不到位置,大多数都能较快地站好。我想,从今天起,孩子们已经开始理解“集体”和“顺序”的含义——这是他们社会性进步的重要一步。
秩序不是束缚,而是内在安全感和集体归属感的来源。我们正在帮助每一个孩子完成从“我”到“我们”的过渡。
看见社交的破冰:从“我”到“我们”
课间时分,渐渐能听到“我们一起玩吧”“我们去接水吧”这样稚嫩而珍贵的对话。友谊的小船,就在一声问候、一次分享中悄悄启航。
也许因为我在课堂上比较严肃,不少孩子还有些怕我,前两天下课都没有人来找我玩。但今天不一样啦!上午的课间,几个男孩女孩兴奋地向我展示他们的舞蹈功底,轮番上演各种高难度动作,甚至还邀请我一起做——这可真难倒为师了!
学校是一个微型社会。在红实小,我们秉持“珍视每一个”的教育哲学,重视并创造每一个社交机会,引导孩子学习交朋友、学解决冲突——这份能力,是比知识更珍贵的财富。
看见学习的入轨:从“好奇”到“专注”
随着课堂活动逐渐生动起来,孩子们的专注时间也明显延长。现在,大多数人可以跟着老师大声朗读,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敢于对自己不同意的观点提出“异议”。
今天,我们科组结合阅兵式和校园主题开展了《我爱我的祖国》学习。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祖国的伟大,也领略了中华民族的风采,兴趣非常浓厚。那些曾经游览祖国河山的经历,在这一刻真正被“激活”,举手发言的人数明显增多。
真实的情境、身边的热点,恰恰是最好的学习切入点。我一直认为,点燃学习兴趣,远重于灌输知识。我们愿悉心呵护每一颗好奇的火种,让学习真正成为愉悦的探索。
孩子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前期给予的充足爱与安全感。正是你们的信任,让他们勇敢地走向新世界。
请各位放心,我将始终以专业的眼光去发现、用耐心的行动去引导。教育,是慢的艺术。
而我,已经开始期待第四天、第五天……未来的每一天。让我们继续携手,陪他们在这片沃土之上,扎根、生长,终有一天,枝繁叶茂。
接下来需要大家配合的:
1.每天一定要阅读。包含亲子阅读讲故事,顺便再把诵读册、教材的课文进行指读;
2.学过内容一定要在回家后找出一点时间复习,孩子们刚刚进入一年级,水平不完全一致,不熟悉的,我们及时及时复习,这样才能让孩子增强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