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二集《香港仔的汉服梦》播出,直接刷爆了汉服圈。看着林志玲穿着汉服出现在全世界最昂贵的那块大屏幕上,遍布全球的华人同袍又哭又笑,奔走相告弹冠相庆。我默默审视自己心底对这件事的看法,却意外地读不出任何信息,唯有一颗豆大的光芒,滚烫滚烫。
2009年,我正式加入汉服复兴运动,成为一名汉服同袍。到现在,我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穿上汉服走在街上的感受:是紧张的,是激动的,更是骄傲的。后来,经历和组织过无数次汉服活动,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同袍,也遭遇了无数来自同胞的质疑——
你穿的这是什么?
你做的这是什么事儿?
穿这个衣服能当饭吃么?
你这是和服么?
是韩服么?
哎呀姑娘你这么漂亮一定是韩国人吧~!
哎呀姑娘你是从日本回来的吧~!
你们这是要上哪演出么?
收门票么?
更有甚者,当你解释清楚汉服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之后,千奇百怪的反应,会让你哭笑不得——
汉族啥时候这样了~!
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那老人也没说过呀!
哎呀妈呀,汉族还算个民族呢?!
以上一切问题和反应,都是我实实在在经历过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初很不解,后来又有些愤怒,最后慢慢学会把那颗因情怀而翻涌的心放下,把单纯的对衣服的喜好和宣导,转为了让自己从里到外都能配得上那件衣服的努力。至于别人能否接受,那就只是他人的造化了。
客观地讲,直到今天,汉服仍然是一个小众群体的特定喜好与需求。但她已经越来越强大,并开始可以代表中国,去向全世界发声。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发生在今天、当代、现在的一场温和的变革,可能你身边的某个普通人,就是这场变革中,满腔热血的一份子。是谁说,和平年代没有英雄?又是谁说,普通百姓想要为国家和民族做一点什么改变,是不可能的事情?
十四年,从一个人开始,到今天的70万汉服同袍;从所有人都指着我们的脊梁骨说我们是疯子,到今天时代广场霸屏;从想要穿一件汉服需要自己动手裁制,到今天汉服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从织染、到刺绣,再到裁剪缝纫,甚至钮扣配饰,更不要说配色设计营销推广。一件件曾经被人嗤之以鼻的“不合时宜”的衣服,正骄傲地穿在一位一位心系华夏的年轻人身上。
我们是中国人,更是华夏人,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东方的文化内核,我们的基因里写着文脉的不朽传承。不论汉服是用怎样的姿态被历史从我们的生活中剥离,她都依然会带着更蓬勃的生命力回归。因为我们是华人,我们的灵魂需要这样一件战衣。
如前文所说,十四年里,我参与过,经历过,愤怒过,也伤心过,个中滋味也许只有我们这些同袍能够知晓。而从同袍这个词语,就可以看出,我们从来就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做简简单单的一个爱好,而是一场战争。只不过,她的战场在人心里,也在中国人的衣橱里。
注:同袍一词选自诗经《秦风·无衣》,可以将其理解为一首战争动员歌,原文如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起初的时候,每有人来问,你穿汉服到底是要干什么?我就告诉TA,我只希望有一天中国人看待汉服,能像日本人看待和服那样,自然而坦然。后来,我再也不讲什么,因为我渐渐明白,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也不可能以我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再后来,美泪(汉服圈大美人,笔芯)带着她的工作室在中国梦想秀做唐制昏礼(汉人成亲时间在黄昏,所以叫昏礼)的演礼,被周立波一再嘲问:你们何以为继?
其实,这个问题与最初问我穿汉服到底要干嘛,以及在我自己开公司之后无数来问我做一个文化公司到底拿什么赚钱,都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好问题,却也是一个最愚蠢的问题。它好在,会提醒我,做事不能全凭热血和情怀,还应当有方法和策略;它愚蠢在,提问的这一方,完全不能理解人心的力量。
当人心怀天下时,天下为继。
汉服的复兴,本应是国家的事,却被成千上万普普通通的民众撑起,直至发展成一个朝气蓬勃的独立产业,这本来就是一件很能说明问题的事情——汉服,自己就可以为自己做继。更重要的是,汉服的复兴,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作秀之想,而是一种讯息——我们的心,离乡太久,想家了。
我们今天的中国人,除了还长着黄皮肤黑眼睛,还说着汉语(汉字都已经被简化),生在汉地,到底哪一点还有华夏的样子?巍巍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东方神州,传承了五千年的文脉,到今天只剩下国人心中那一点点狭隘至极的想法——不是说祂过时了,就是说祂太难懂,甚至说祂没有用。我也曾经遇到无数人,看见什么都说:中国人就是没素质!可你到底什么时候真正去了解了什么是中国,又是什么样的人,才配被称为“中国人”?!
如果你回答不了这两个问题,那你就和今天大部分的人一样,虽然还生在故土,心却早就被流放千里,再也回不了家。也正是因为对故乡的追思,今天才会有这么多普普通通的人,在这十四年里,默默穿起这件汉服。
这个原因,太朴素了,朴素到这么多年,都没有人认真提起——我们是流浪在外的中国人,我们要衣、锦、还、乡。
如果,说到这里,你仍然想问,汉服、乃至文化事业,到底何以为继,那就请你去看一看每年的春运,去看看回家这个信念的力量,然后你就懂得了——文化的复兴,就是华人回家的那一张车票啊。
汉服,不仅是一件衣服,她不只属于汉服同袍,更属于所有华夏人。汉服的回归,应当是华人共同的梦想,因为祂将使我们的灵魂不再裸奔,祂将使你有一天午夜梦回,直面自己时不再感到慌张,相反,你会认得祂,你会信赖祂,你会从祂身上,得到最纯粹的力量。
流落他乡的华人啊,锦衣归故乡吧。
本文首发在我的公司微信号上
此番为微调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