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预期与场景期待(原创首发)
20160302 软科学
我们常常设定各种计划,确认各种目标,考虑各种可能,作为主观能动性,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然而,目标计划不一定能实现,受制于各种各样内外的条件制约,所以,我们力图掌控各种各样的因素,以求顺利达成目的。
我们常常过多的关注外在因素的影响力,却很少能够注意或者改变内置因素,内因和外因中,外因变化再大,相对是可以进行概率评估与抉择的,可是我们的内因,却虚无缥缈不可琢磨,只是一个“念头”。
于是各种各样理论和方法,心理学,成功学,管理学。。。针对我们的自我,展开训练和塑造。
其实,我们用于发掘和识别的系统,潜意识,是无法被显意识快速准确的影响的。我们的心灵与行为模式,犹如一个巨大的宇宙,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和表现形式。
我们的感知系统,所体现的各种感应场景,就是我们意识宇宙的多维映射。要想控制我们对冷热、压力、节律、方位、视距、色彩、大小、角度、酸甜、音强、音律。。。。。。等内外感觉要素,从而对一个场景的千千万万要素,形成正确的掌控和识别,并有效的进行调整,简直就像要靠小拇指移动大上海。
所以,我们通常自认为的智慧,自认为的主动的思维和行为,其实都是生下来以后,形成的庞大意识海中,意识系统的自动运行,要想用小拇指移动大上海完全不可能。
不过,要是我们站在大上海的规划沙盘面前,用小拇指移动了其中的一条大街,工程队依照规划,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改变了大上海的一点状态,从而影响了一部分的交通。
所以,通过严格的训练,了解我们意识世界的基础要素,以及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输入系统,了解了我们生下来以后,在大脑数据库储存的庞大数据库的基础类型,我们就有可能,准确主动的调整我们的内因。
我们对这些训练方法与理论,有很多叫法:想象、绘画、冥想、武术、心理学、瑜伽、宗教、教育。。。。。。这些主动导入与导出,优化升级我们的行为与数据库系统的方式,都是力图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内外场景,都是属于心理场景建设。
我们千百年文明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的快速推动,已经为我们积累了庞大的文明数据库,这些庞大的信息,为我们改造外部世界提供了方向,其实也为我们正确的升级改造我们的内部世界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打造我们的意识与行为2.0版本,已经有足够多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基础,我们所需要做的,是从庞大的信息库,进行重新编码,去粗取精,形成我们科学的意识2.0系统。
(不定期在豆瓣小组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