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吾人的自觉力
一个人缺乏了自觉的时候,便只像一件东西而不像人,或说只像一个动物而不像人。自觉真真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只有在我的心里清楚明白的时候,才是我超越对象、涵盖对象的时候;只有在超越涵盖对象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够对自己有办法。人类优越的力量是完全从此处来的。所以怎么样让我们心里常常清明,真是一件顶要紧的事情。
04 言志
“你的志愿何在?”如果有人这样问我,那我可以回答:我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
在这混乱的中国社会,无论在思想上,在事业上,都正是彷徨无主的时候。这时候做人最难有把握,有脚跟。常见有许多人,在开头的时候都很有信望,但到后来每每失去了社会的信任,促使社会益发入于混乱。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必须有人一面在言论上为大家指出一个方向,更且在心地上、行为上大家都有所信赖于他。然后散漫纷乱的社会才仿佛有所依归,有所宗信。一个复兴民族的力量,要在这个条件下才能形成。我之所以自勉者唯此,因我深切感到社会多年来所需要者唯此。
先生这番立志、明志,我读着更觉自身无志可言吧。且不往大处谈,先是希望自身能依赖、信任自身,不至总自觉彷徨无主,无处立足。
05 发心与立志
佛家的彻始彻终便是发心——发菩提心。发心是什么?这味道非常深醇,颇难言说。盖所谓发心,不但是悲,且是智慧的;他是超过一切,是对众生机械的生命,能有深厚的了解原谅与悲悯,而要求一个不机械的生命。儒家也是要求一个不机械的生命,但与佛家不同。儒家亦有彻始彻终的一点,在立志。然儒家的立志与佛家的发心其精神意味则不同:佛家是原谅与悲悯,而儒家则是刚正的态度。这二者内里自有彼此相通的地方。所以终极都是一个自由的、活泼泼的、有大力量的生命。
我们都是力量不够的人,要去可怜旁人,先须可怜自己。如何可怜自己?就是须培养开发自己的愿力(发心与立志都是愿力)。
06 欲望与志气
勿把欲望当志气,容易更贪、欲望愈深心越无法搁在当下,烦燥而不宁。
07 心里的调整
调理自己,注重从心思和心情两方面。
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条理清楚。凡说话写作,都要使其清楚。文章有总分、问题要分辨。
而心思的清楚条理与否,与心情有关,心情不平则心思不清,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两点:
①懈——苟且随便、不时松懈,则干什么事都不成不像。
②乱——内心失衡,易与自己、他人起冲突。
应不时回头看,发现自己的欠缺,及时调理——做事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平气稳。
做事则要集中精力去做,一面须从容安详,一面还要挺然。挺然是有精神,站立得起。安详则随时可以吸收新的材料,因为在安详悠闲时,心境才会宽舒;心境宽舒,才可以吸收外面材料而运用融会贯通。否则读书愈多愈无用。
最近用APP建了三个空白的看板——成功日记、key learning、反思日记。分别来记录:每天做得好的、完成的事情——自我鼓励;一些灵感、在路上遇到、想到的觉得有意思的点——以作积累;做得不好、需要改进的点——以作反思。
08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做人必须时时调理自己,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条理——而调理自己,就要多自觉、多反省。
“智者不能自见其面,勇者不能自举其身”——故而需靠朋友督促、提醒、融化感应自己的缺短而得其养。
亲师取友,潜移默化,受其影响而得养。
09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梁先生如是说了三点:
①师生之间不要使之落于应付,应常常以坦白的心相示,而求其相通。
②人都要求过一个痛快的生活,此痛快生活的得来,就是在各自的精力能够常常集中、发挥、应用。
③即便是粗浅的事情,如果能集中整个精力来做,也都能做到精微高深的境界。古人云:洒扫、应对、进退、即是形而上学。
后两点,在最近的阅读、分享中都每每有遇到。正确的道理不怕多提,但就怕听不进也做不到。
第一点,师生之间,个人的感受是:不仅是师生间吧,平常的与人相处间,不搪塞掩饰、不将慵懒献于人前,尽力而坦白,而不落于形式的表面应付上,大家的心才能相通,齐心向前。
10 日常生活的态度
日常生活中,大概会遇到的三种不适合的心理状态及其应对之法。
①大家都很兴奋、似乎急有所成——当自我反省,凡事是为何故?若为贪,世上无可贪,还需把心放得空洞开豁些为好。
②懒惰散漫,苟且偷安——把内心的所有问题提出来,用以来警惕自己的懒惰和散漫。自己应当知晓自身的问题所在,也应该抓住自己的长处来发挥。
③偶尔时有烦闷——找朋友谈一谈;仍不能解决,求之于师。
恰巧?不幸?以上的三种状态,近期在我自身体现得还蛮淋漓尽致的。
急于提问题,急于想要有答案,焦虑重重,行动上却也散漫无力...应对之策就是列清单式地一条条罗列当前该做/想做/不该做的事情,逐一应对。
当然,和朋友谈一谈倒是舒缓了许多徒增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