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褚老先生已经作古,但是他所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惠泽后人。今天我们就说下褚时健先生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就,借用褚先生的一句话就是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都有规律可循的。
褚时健先生老家村子前面是南盘江,村后面是一座山,有一条当年法国人修建的一条铁路。一般在江边的孩子都非常善水。小时候的褚时健先生就是一个捉鱼高手,同时说一下那个时候他的名字叫石柱,还没有大名。以前没有捉鱼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靠手抓,以至于他的母亲就说了,不要再捉鱼了,家里都没有油煎鱼了。
褚时健先生的父亲是做木材生意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当时日本基本上封闭了中国各个地方的国际通道。有一次日本在对滇越铁路轰炸时,把褚时健先生的父亲轰炸成了重伤,后来他父亲在郁闷消沉中于一年后郁郁而终。家里的工作基本上都落在他母亲的肩头。为了贴补家用,褚时健先生也要照顾弟弟妹妹,还要烤酒。每天早上起来把弟弟妹妹喊起来,安排弟弟们去用酒糟喂猪,妹妹去管理瘸腿的马,褚时健自己就要自己去酒坊。
传统的方法烤苞谷酒的步骤,泡苞谷,蒸苞谷,放酒曲发酵,蒸馏,接酒。泡是一个力气活,一个人要把700斤的苞谷一袋一袋扛到水缸边,用水泡上。一个15岁的小孩子做完还要紧着做,到了晚饭时间就要开始上甄子蒸,蒸是一个慢功夫耗费精力的火,需要在火上蒸十几个小时,锅里面必须一直要有水,灶里面要一直有柴。必须要有人一直盯着,不然水烧干了,苞谷就煳了,没原料烤酒,柴烧尽了苞谷不熟,也烤不出酒。而且到了一定时候就要把苞谷搅拌均匀,不然受热不均匀。
通宵看着这个也不现实,但是睡的话又容易睡过头,万一水干了就麻烦了。所以从一开始,他就计算一锅水从开始到烧干需要两个小时,于是他就在柴灶边浅睡一下,灶上有什么情况也会立马醒来,褚先生就说过心里面有事情,不会醒不过来的。他烤酒从来就没有蒸煳过,这个连村里面同样烤酒的大人都做不到。
蒸好以后就要发酵了,蒸好的苞谷拌上酒曲,均匀的放在发酵箱里,密封后开始发酵。发酵后放进瓦缸里面糖化,最后蒸馏出酒。发酵的过程至关重要,出酒多少,酒精度高低都在这里。但是褚时健先生认为应该做的比别人好,他通过观察发现发酵应该和温度有关系,冬天时靠近灶台的发酵箱会好一些,出酒率高。瓦缸糖化也是一样,靠近门边的糖化结果没那么理想。几次以后,他就把烧剩下的柴火放在发酵箱下面和门边的瓦缸边上。结果显而易见,基本上比别人多了百分之十五,酒量大,质量好。同时他也是做笔记的,比如700斤的苞谷料,要烧1500斤柴,两斤半苞谷大概出一斤酒,苞谷需要多少钱,柴火多少钱,酿酒的酒卖多少钱,花多少钱请小工挑到集市等等。他说搞物质生产,就是要消耗要低,质量要好。成本核算和产品质量都是非常重要。
做什么事情都要琢磨一下,这是褚时健先生从小的习惯,每次买酒,他都会根据上次的卖酒情况,调整一下这次卖酒的数量。每次都会比原来少一点,他的理由是东西少,大家喜欢抢一抢,这样卖的快。一次人家就会等着我了。每次卖到最后,酒的成色就不会太好,褚时健先生就会敲敲酒缸,这又是他的一项本领,敲一敲就能知道酒的度数。一般卖到最后感觉成色不太好就会降价处理。烤酒这件事情中,让褚时健先生学到了做事情,就要做好,就会快乐,就会有成就感。这个习惯也让他受益无穷。后来的红塔山集团创造了当年的奇迹。以80岁高龄创造出来的褚橙也是让我们受益无穷,就像李嘉诚先生曾经说到,把事情做到极致你就会成功。现在的我们可能有时候做事情马马虎虎,但是老是想着成功。其实,成功就在我们的脚下。认认真真去做好你手里面的每一件事情,不浪费你自己的时间你就会成功,踏踏实实一点,说句不好听的话哪怕你去抢劫,你还要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才能抢到,在这里不是忽悠大家去做违法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够沉下心去做事,这样咱们离成功就不会远了,褚老先生以在那样的情况下就能把褚橙做起来,相信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也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奇迹!写这篇文章也希望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