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每次来到一个新环境都会有些不适应。
小学六年走读,完全在妈妈爱的包裹中长大,也不曾想过自己住校会是什么样的感觉,甚至有时候放学妈妈来接我晚了,都会使性子,现在想想,那时候自己真是太不懂事了。
初中时寄宿制,一周回来一次,在学校的时候感觉还挺好的,有很多同学一起玩,一起学。可每每到了周日下午该返校的时候,就忍不住哭起来,刚开始的时候,妈妈每次都会哄我,但是这种哄不是长篇大论的哄,只是说几句贴心的话来安慰我,就让我止住了眼泪,拾起勇气去面对上学这件事。但后来有一次,依旧是周日返校,依旧是哭,这次妈妈没有安慰,而是说了我一通。自那之后就再也没哭过,直到毕业。那个时候为什么哭呢?其实我也不大清楚,但就是忍不住了。我也清楚,像我这样每次都憋不住的,最终肯定会迎来一场教训,那个时候就很清楚。但我好像就是在等这场教训,等教训完了,我也该真正的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小升初,长大了一点点。
高中考上了市里的一所重点高中,这一下就把学校和家的距离拉长了好多好多。初中三年已经把自己的棱角磨平了许多,同时自己生活的能力也提高了。高中是一个月回家一次,可能是因为高中班里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学吧,刚开始也没觉得想家,舍友也都很好。直到半个月后,学校安排了访校日,就是家长可以在这天下午来看看孩子,一般在周六。那两天楼下的电话机爆满,我心里想着,反正老班已经把通知发到群里了,妈妈应该会来吧,不来也没关系的,她也挺忙的。到了周六下午,回宿舍路上看到人家的宝贝都有爸爸妈妈来看,心里有点酸涩,到了宿舍,看到舍友们的妈妈对女儿千叮咛万嘱咐。我终于又忍不住了,眼泪决堤,自己跑到厕所哭,还不敢太大声,怕引人注意,哭得停不下来。后来收拾了一下自己,拿着电话卡就下楼了,这时候,电话机随便我用,一个人也没有了。找了一个角落,拨通了妈妈的电话,第一句话是哽咽着说出来的,是:“你怎么不来看我?别人都有家长来看……”,我跟她解释说,今天家长可以进校门的,老师应该发通知了呀……,妈妈说她没有看到通知,问:“你怎么不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我说:“电话机这里人太多了,我排不到……”,她又安慰我说:“下次我一定去看你去,主要是这次没看到通知”,后来又聊了聊其他的,情绪才平复下来。是的,我高估自己了,我不会想到看到别人都有家长陪而我没有的时候,我会情绪崩溃。我以为,我挺独立的。这一次也是我记得的唯一一次跟妈妈哭着打电话的,其他时候的想家大多是在夜里,眼泪都流进了枕头里,第二天醒来,仿佛昨晚的一切都没发生过,该干嘛干嘛,也不会再给妈妈打电话诉说了。因为,毕竟我长大了,不能再让她担忧了。
高中三年,长大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2020.9.2
夜里码字,又不争气地掉了很多眼泪,不过是偷偷的,不会有人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