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不管你选择去什么事,而且无论时间地点,总有人会先你一步做着同样的事。 早上起来晨跑,操场已经有人;周六下午去健身房,健身房每种器械上都已经有人;而不论你在早上、中午、晚上还是凌晨玩游戏,你永远能匹配到人。
我觉得这是很温暖的事。因为一个个拥有独立思想的人,无意中给了你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或许双方都未曾察觉,但是至关重要,对于我们的精神世界来说。
我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即将被关进小黑屋的人,你只有一个2T的硬盘,你会装什么东西进去?当然小黑屋里有设备完好、不能上网的电脑。
答案五花八门,歌曲、电影、小说、各种专业知识、还有说日本AV的(我觉得装AV可行,就是怕万一某次完事进入贤者模式以后心血来潮把资源全删了,所以依赖这个还是不行)
有一个答案我觉得很有道理。说尽量多下载些神话故事,人类起源的视频、小说,因为那个时候你学其它再多的东西,学再好也没有用,因为你没有应用他们的地方,出不来是不能更改的游戏规则。回归那些原始的、蒙昧无知的状态,把自己幻想成一颗万年的石头,无边际的宇宙。精神世界越简单幼稚,越不容易轻易崩溃。说白了就是一种全方位的退化。
但凡说学各种知识的人,想的是还有未曾与世隔绝的、能见到人的那一天。因为有可以接触到人的希望,所以不会轻易失望。我一直以为那些出家的人,也都持有这样的念头。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如果他愿意回归人类社会,随时都可以回去,所以出家,静坐,悟道等等行为就可以无所顾虑的去做。如果你告诉他:你一旦剃发,永远只有你一人,你没有师兄师弟,你永远没有回归社会的可能,你永远都将会是一个人了。不知道多数人会怎么选择,反正我是没有这个勇气的。
作曲家周大风先生写过一篇文章“现代的世外桃源”,讲述了一个解放后仍然存在的明代移民村落。村落是个由沈陈王张四个姓氏掺杂在一起大致组成的区域。几百年来四姓通婚。吃穿用几乎全都可以自己解决,整个村子只有一架织布机。大概是一群明亡时不愿归顺满清统治的移民的后裔,他们依旧穿着明朝的服饰。
即便“桃花源”成这样,还是有一个叫“竹舟先生”的人,一年进城几次以物易物换一些盐、针、或者其它。
电影《斗牛》里,牛二(黄渤饰)在山上待了六七年,几乎丧失了语言功能。他还有一只牛作伴,一只既能叫“九儿”也能叫“娘”的 牛,几乎成了他的精神寄托。
群居性动物不适合一个人活着,真正无欲无求的人现实生活中我没见过。动画片里冯宝宝算一个。相反,我们哪一种情感都不能缺少,如果被动缺少某种情感,比如从小失去母亲,缺失母爱这种情感,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们总会想方设法的在其他地方弥补回来,比如极大可能找女朋友会是成熟丰满的,可以给你类似母爱的感觉的。
独处需要足够的智慧,耐心。修行不够,可能会疯掉。
写在最后:
感谢《教育》专题主编 子皿悠悠,对被退稿件作者的回复及建议。
当你发现屋子里有一只蟑螂时,这间房子里已经有成百上千只蟑螂;当你发现屋子里照进一束阳光时,窗外已经艳阳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