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有四女一子,因为祖上说是诗圣杜甫后裔,所以杜老汉为五个孩子分别取了杜星,杜垂,杜平,杜野,杜阔,来自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小儿子杜阔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结婚后育有一女,已经五岁。杜老汉给孙女取名杜萧萧,如果有孙子准备叫杜滚滚,说是来自老祖宗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老汉在村里是外来户,没有兄弟,到了杜阔,又没有兄弟。现在有了个孙女,杜老汉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要个孙子。
在村里,没有个儿子总觉得低人一等,有了儿子没有孙子别人也会笑话。杜老汉不想让别人笑话,他就想找机会和儿子谈谈。
杜阔每次都以国家政策、事业繁忙为由来搪塞,在他和妻子姜艳看来,生男生女都一样,而且一个娃他们带的都已经很累了。
杜老汉想起了山里的娘娘庙,那里他已经好久没去过了,上次去还是杜阔刚结婚那会儿。有人说,山上的娘娘庙求子不灵,杜老汉都会嗤之以鼻,不灵,那是你心不诚。
杜老汉起初对求神拜佛也是十分抵触,他说新社会了,这些封建社会的残渣余孽早该清除了。接着就是连着生了四个闺女,当四闺女杜野出生的时候,他的头发一夜就白了。
从那天开始,他就逢初一、十五或者其他节日,都要和老婆一起带着供品虔诚的去娘娘庙拜一拜,临走还要留下些香火钱。
杜野四岁的时候,杜阔出生了。杜老汉看到是儿子,高兴的去娘娘庙里还了愿,花钱请人把庙里翻新了一遍,还给娘娘重新上了色。
杜老汉的软磨硬泡,以死相逼,加上四个姐姐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杜阔终于答应周末回家求子。
从车里抱下孙女,杜老汉的心里居然有了一丝丝愧疚,不知道是因为觉得自己重男轻女,还是觉得小题大做。但随即他又想起了前天在娘娘庙里的重誓,这样做是必须的,也是毋庸置疑的,想到这他还把手里的拳头攥了攥。
看到稍后下车的姜燕,杜老汉想,杜阔这孩子就是太实诚,什么都听姜燕的,就像小时候一样,没主见,让他干啥就干啥。
稍事休息之后,留下杜野在家看着萧萧,杜老汉两口带着杜阔和姜燕就进了山。杜阔小时候经常在山里玩,对满山的花花草草早已经不再陌生。姜燕在城市里长大,对山里的一切都十分好奇,不停的向婆婆问东问西。
眼看就要到娘娘庙了,杜阔妈妈给他们两个讲了进庙的注意事项,怎么磕头,怎么上香,不要乱摸乱碰,不要随便讲话……
进到庙里,杜老汉两口子摆供品,上香,恭恭敬敬的磕头许愿。姜燕看到庙里的一切都稀奇,要不是杜阔拉着,她早上前去摸了。两个人也学着爸妈的样子跪下,一边磕头一边念念有词。
在磕最后一个头的时候,姜燕突然瞥见娘娘的脚下,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摆了一排彩色的泥娃娃俑,个个惟妙惟肖,十分可爱。本身就是学艺术的姜燕,看到这些娃娃,想都没想就伸手抓了一个。
突然的变故,让杜老汉两口措手不及,想大声喊又不敢在娘娘面前无礼。杜老汉扭头看到姜燕手里的娃娃,顿时觉得天旋地转,要不是老伴扶着估计就趴地上了。
杜阔也看到了妻子手里的娃娃,粉粉的脸蛋,俏皮的小辫,大大的眼睛,居然有几分和萧萧相像。杜阔嗯了一下,姜燕急忙把娃娃放回了原处。
庙里静悄悄的,大家都不说话,杜老汉看了一眼杜阔,杜阔看了一眼姜燕,姜燕看了一眼婆婆,四个人悄悄的从庙里走了出来。临出庙门的时候,杜老汉回头看了一眼娘娘,只见严肃端庄的娘娘嘴角微微上扬,他揉了揉眼睛再看,娘娘还是原来模样,“我眼花了。”杜老汉嘟囔道。
姜燕看到公公婆婆脸色不对,也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问杜阔,他也摇头。回到家,杜阔悄悄告诉杜野,才知道娘娘脚下的娃娃是分男女的,不能随便拿,你拿了男娃,娘娘就送男娃;拿了女娃,娘娘就送女娃,姜燕拿的那个是女娃。
杜老汉心里憋屈,但也不能对着儿子媳妇发火,只能早早吃完饭上床睡觉去了。朦朦胧胧中,杜老汉做了个梦,梦里萧萧在前边跑,后边一个小女娃在追,小女娃的辫子一跳一跳,十分可爱……
早上,杜老汉醒来,想起离开庙门时娘娘嘴角的微笑,还有梦里追逐嘻戏的两女娃,他一拍大腿,心想,娘娘笑嘞,送个女娃就送个女娃吧,男娃女娃都一样,女娃也是传后人。许的愿还算数,不管儿媳妇生的是男娃还是女娃,我都出钱把娘娘庙给翻新一下,再给娘娘上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