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山上,日外
天晴雨歇,钟繇正在池边濯笔洗砚。
山民簇拥着站在池边,看到满池的黑水,埋头洗砚的钟繇,个个面面相觑,顿时明白了一切,有一个山民忍不住笑了起来,其他也跟着笑。
钟繇身上墨迹斑斑,脸上黑白相间,呆呆地看着山民笑的那么开心,自己也跟着咧开了嘴。
人群中的神汉偷偷溜出人群。
59、小屋,早晨、日外
钟瑜端来早餐,钟繇不在屋里,桌上的一张字条引起注意。拿起一看,钟瑜大吃了一惊。
钟繇:(画外音)叔父,原谅繇儿的不辞而别。你说过,想要达到书法更高境界,应临摹一些山崖石刻。听人说,千丈崖就有秦汉镌刻的奇文。千丈崖地处深山老林,繇儿知道叔父的疼爱和不舍,遂自作主张以信告之。俗话说:剑从磨砺出,香自苦寒来。此一行,我心已决,义无反顾,失礼之处还望叔父海涵。顿首,侄儿繇。
钟瑜拿着纸条,摇摇头,叹叹气,且忧且喜。忧的是不辞而别,生死叵测,喜的是钟繇学书的痴迷和执着。
60、深山,早晨、日外
羊肠小道,曲曲折折,忽隐忽现。一路上,杂草丛生,异兽横行,钟繇背着简单的行李及防身的青锋宝剑,头戴用茅草扎成的草帽,拄着树枝从远处走来。刚开始,钟繇觉得一切是那么新奇,就像刚刚飞出笼子的小鸟,活蹦乱跳的。一会儿,蝴蝶飞过,钟繇就上蹿下跳的追逐蝴蝶,一会儿野兔从草丛里窜出,钟繇紧追几步,总之,只要是前方的任何动静,都会引起钟繇的注意,借此加快前进的步伐。
路上迎面走来二个上山采药的山民。
钟繇:两位大叔,千丈崖离这里还有多远?
两位山民上下打量着钟繇。
山民甲:小伙子,问千丈崖干甚?
钟繇:临摹千丈崖的石刻。
山民甲:临摹?千丈崖?你?(一字一顿)开什么玩笑!
钟繇:千真万确,我真是到千丈崖临摹石刻。
山民又打量钟繇一番:泛白的青布衫,墨迹斑斑,消瘦的肩膀后斜背一柄青锋宝剑,浑身上下透露出这个年纪少有的成熟和坚毅。
山民甲:好样的小伙子,有志气,是个练家子。往前走,沿着这条山路,再走二十多里就到了。
山民乙:路还远,保持体力,来,把我的水袋带上,一定派上大用场。
钟繇与好心的山民话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