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国的一部经典巨制,它能够经久不衰自有它独特的魅力。中国,不,就连世界各国都不乏红学研究者。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一听到“辛酸”二字,就感觉跟揪心。我是个乐天派,不善流泪,更不喜欢“辛酸”二字。十几年前,情窦初开,读《红楼梦》往往被宝黛之情所打动。跟着黛玉或喜或悲,期盼能遇到自己的贾宝玉。而今再次读《红楼梦》,却真的不解其中味!
这是一部什么书?小说?故事情节如此跌宕,好一部大家族的兴衰史。可是分明书中有如此多的诗词歌赋曲!《红楼梦》里面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故事在进行,人物性格在显现,洋溢着生活的兴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无不诗情画意。所以,他是真的绽放着诗的光辉。 也就是曹雪芹,他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所以,文中也无不显现,这是一部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真实不解其中味!
贾宝玉是真的宝还是假的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到有处有还无。”对,贾即是假,所以,这块玉应该是假的。他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这块顽石我不喜欢。他是大观园中生活的唯一男性,他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他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看来作者和世人对贾宝玉也是持否定态度的。他长得虽然好却沉迷于女儿香,基本胸无大志。我倒不是反对他喜欢女性,但总需专一吧!自古的英雄哪一个不是胸怀大志?他既然如此钟情于黛玉,为什么还到处播撒他的爱心?那种优柔寡断的性格不是我欣赏的。他喜欢女孩儿,以至于喜欢他认为好的所有的女孩儿。慢说林黛玉是她姑姑家的表妹,姑表亲本就不合理,他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放荡不羁,可他竟不觉得姑表亲本就是封建礼教。就算是林黛玉十分爱宝玉,林黛玉身体状况很好,宝玉这样到处播撒爱心, 她也会被气出病来的。 古语说“人生则有四方之志”,不能仅仅埋怨社会的混乱吧?不要说是那时候,就是军阀混战期间也不乏胸有大志的男儿。我们教育孩子生当有报国之志,绝不是醉生梦死温柔乡。偌大的一个家族,就在他手中败落。真实不解其中味!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好一个美貌的女子!金陵十二钗之首,可惜命薄如纸。为情所累,英年早逝。她身份尊贵,是贾母之女贾敏的女儿,可惜八九岁丧母,又逢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来到贾府,本就是外戚,但贾母视如珍宝,且自认为地位待遇不亚于三春。十一岁便与贾宝玉同住同吃。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可是这样有优越感的女子竟然也有说话刻薄的时候,她叫刘姥姥“母蝗虫”,惯会讽刺人引众人大笑。她整天哭哭啼啼,斤斤计较,整天愁眉苦脸。她想要别人都喜欢她,听到丫鬟和史湘云都说喜欢薛宝钗时,她非常生气,但她又孤高自傲,常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揭穿一些社会现实。自诩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她这样钟情于贾宝玉,却时常为贾宝玉的多情而愁苦,郁郁寡欢。可她十一岁来到贾府便知道贾宝玉是这样的人,还这样对宝玉痴情不改。这样的一个美人坯子,就为自己的“情”和愁苦所困。最终落得年纪轻轻陨命于二宝新婚之日。 多么可怜又可悲的结局。真是不解其中味!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家,偌大的一个家族,祖辈创下这偌大基业,而绵延才几世,还是从内里衰败起来。 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是少年,决定一个家族兴亡的也应该是年青一代吧? 贾珍贾赦贪财好色,吃喝赌博。贾政,自幼好读书,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到后来,他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物,他孝顺贾母,亦想严厉管教子女;他想作好官,但可惜不谙世情,受人蒙骗,弄得声名狼藉。这位父亲对宝玉从来没有过好脸色。他是封建时代正统主义的悲剧人物。他其实可能也不想做一个古板的长着。 但他又放不下颜面,对儿子要求上进,恨铁不成钢,但是宝玉又不愿意受封建礼教束缚,不思上进。贾琏就更不必说,府里有了王熙凤和萍儿,府外有偷娶了尤二姐,最后导致尤二姐吞金自尽的下场。所以,贾琏的心思不在发展贾府。而是贪图于物质享受和女色。贾蓉等就更不必说,一个个贪恋女色,不思进取。柳湘莲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也就是这句话说得难听但可能是正确的。贾家的败落我也不解其中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陪伴和指导青少年成长的人,我们没有一个理由不教育和指导少年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