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三个字再熟悉不过了。最先知道它应该是刚上学不久的时候,从我们了解中国的经典开始,知道《唐诗三百首》,再到四书五经及中国四大名著,那时只是背,四书五经为哪几部书,中国四大名著又有哪几部书,只知名而不知其内容。大概到了初高中才有了些选文进入语文课本中,但那时仍是对《红楼梦》没有多少爱。隐隐约约儿时看过电视剧《红楼梦》,那时爱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的美,生命很原始的美吧。儿时春天也会折了柳枝、桃花枝把玩,拿着空酒瓶装了水,把花枝插到瓶里,摆在阳台上,早起会关心有几朵蕾又盛开了。这是儿时很美的记忆,现在想起都觉得喜不自胜。但要想找回那时的感觉恐怕很难,渐渐会习惯了用理性去判断美。
为何说《红楼梦》是一首青春告别诗呢?洋洋洒洒的一部被几代人反复研究的长篇小说竟被我用词句短少的诗来代替?其实并未认真细品过红楼,或许是因为语言有些不通,再加之文化的断层,自己理论见识的短缺,而不能理解曹雪芹笔下的繁华凄凉是何等景象。但前段时间在大场文化中心图书馆偶遇《蒋勋说红楼梦》竟有些手不释卷了,这才又拿起架上的《红楼梦》一边读蒋勋一边读红楼。原来不解人们为什么总说红楼是值得读一辈子的书,现在有些懂了,青春是每个人都眷恋的,而在蒋勋的讲述下,我才懂得《红楼梦》里的青春之纯美。当然,它也被史学家去考证,有它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但于个人来说,是一首眷恋青春的告别诗,生命在自然中逐渐演进,也逐渐步入人性的复杂,作者的观点很难断定说是悲观还是乐观的,但告别总不免伤情,青春又的确堪伤。
昨天看完电影《七月与安生》,突然觉得安妮宝贝笔下的七月与安生不正是宝钗与黛玉吗?一个安分守己,一个古怪叛逆。这又不是我们的青春吗?虽然在此怀念青春尚早,但时光就是如此,不会绕过谁。想起一句诗“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在才又觉出古诗词的美,它把人生的美与痛用几个简单的字就概括了出来,又像是在你眼前画了一幅画,洒了些雨,清清带过却又不得不引你深思。《七月与安生》里提到一个青春结束在二十七岁的寓言,孩子的降生意味着一个新的青春将要生长。其实,青春应该也是有形与象两个层面的吧,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不知有没有人真的留住?想想在母亲身上也曾看到孩子一面的欢脱,就觉得青春是留的住的,只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你看到的会越来越少。记得前几天坐在地铁里,看到一个才几个月的孩子坐在座位上摆出些玩闹的动作,想若是我做出那些动作,或者一个好端端的老人做出那样的动作,一定被人认为痴痴傻傻的,不禁莞尔。
在《红楼梦》里,我们可以看到宝玉总在被告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读哪些书,不该读哪些书,该选择哪条路,不该选择哪条路。儿时或者青春期,在还未有足够的认知能力的时候,就要有一个人来引导你,可能是父母兄长,可能是老师同学,也可能是朋友姊妹。但随着自己的成长,渐渐很多决断就要自己去领受了,如果儿时被过多的保护,大了肯定免不了在做决定时唯唯诺诺,踟蹰不前,但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历练才逐渐找出自己的路,才越来越清楚该往哪里走,哪里才是自己心的归属。这就是青春的慌张吧。儿时没有力量,只有愿望,所以会叛逆,大了有了愿望,也有了些力量,自由度大了些,无人呵护时竟也会生出些自怜情绪,甚至会希望若是有个人告诉我该往哪里走多好。成长大概就是这么迷惑不解的一条路。
蒋勋在讲红楼梦时处处在说“情”,他把人的蜿蜒心思抓得很透,待到说理时就流露出一些对青春的惋惜之情。其实通理大概我们都觉得无可厚非,毕竟在社会上生存,人太过自私,像在父母跟前使小性是不太可能的,于是察言观色并不一定是贬义,这里可能有顾全大局的才智。但总像宝钗一样,处处留意用心他人之事就会渐渐不知自己的生命所为何来了,肯定也有孤独倚窗对月伤感的时候吧,也或许她就是天生热衷于此,正如黛玉只为自己的心而活一般,两种生命的状态罢了,孰好孰坏,难以定夺。
喜欢蒋勋对《红楼梦》里词句细节的解读,自然生命之美,被他一解,如青春就在眼前,但又似乎遥遥,在讲到黛玉《葬花吟》这一段时,忽然想起今年三月杭州太子湾公园里的樱花,芳草萋萋,樱花随风飘起,又轻轻缓缓地飘落,如春雪一般洋洋洒洒,只是这雪带着香,带着色,青春不就是这般洁净又带着色彩斑斓的美吗?《葬花吟》就是《红楼梦》里的一首青春告别诗,这诗很自然与青春的感伤缀连在一起,把对青春的悼念写到痛伤心肠。人多是怀念青春的,没有顾虑,开心就笑,伤心就哭,与玩伴相处就是一种自然的吸引,你知我心,我知你心,共同分享小秘密,对父母不开心了可以哭闹,总有人接着你的不快。但就像《小王子》一样,这样的青春只能停留在文学作品中,只能活在那个封闭的个人世界里,或者不管是青春期还是后青春期,我们都有一个理想世界的规划,而它不太可能原原本本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生命会冲出这样的局限,但把青春定格在了某个时期,虽然轰轰烈烈,但最后竟也有些悲凉。
今天读着书时,窗外传出热闹的鞭炮声和饭菜的清香,突然就有一种家的渴望,很想陪到父母身边,很想家人,青春在家庭里埋葬也在家庭里重新生长,生命始终有个宇宙,我们就是那无数的星星。《红楼梦》是一首青春告别诗,亦是对生命的献礼,如果仅用人好恶的一面简单评判,就曲解了生命的意义。不过生命就是在错误中慢慢领悟的吧,谁能逃开青春那一场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