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生气,也很无语,《明星大侦探3》居然被下架整改了!
《明星大侦探1、2》豆瓣评分8.0+,不作妖、不煽情、不炒作,全靠几位MC的风格撑住。台前幕后、情节剧本,连背景板都是戏,只想疯狂为他们打CALL!
不知道又是触犯了什么“天条”,被下架整改了,归期未定。虽然我很生气,但是我能怎么办呢,我也很绝望啊,只能眼巴巴地等待它归来,但愿归来的仍是“不变的容颜”。
很多时候,不对,所有的时候,好像都是这样的,明明无法接受,但也不会去反抗,除了跟朋友骂咧咧地吐槽一下。
可能,我真的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韧性非常强,最擅长逆来顺受,反正只要活着,总是能够活下去的。
2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一名高中生因为举报学校违规收补习费而被劝退,让我想起高三的那年。
在一堂课上,老师说我们不复习了,聊一聊你现在的学习、生活。一开始话题都围绕在学习压力、畅想大学,不知道哪位同学话锋一转,说起应试教育。
一下子,“民怨”四起。也许是压抑了十几年的怨气找到了宣泄口,也许是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我们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认为它残忍地抹杀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抑制了明媚张扬的青春和蓬勃的朝气。它就像是一只已经枯败的魔抓,伸向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企图把我们同化。
然而,一切都是无意义的,发泄完了,我们还是要拿起《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备战高考,迎接应试教育的凄风苦雨。
那时我就在想,等我毕业了,我要进教育局,要改革教育体制,解救千千万万个学生于水火之中。
后来,我做了一份和教育完全无关的工作,当年的雄心壮志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应试教育还在继续,千千万万的学生也还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苦苦挣扎,有多少和我当年一样想着有朝一日改变整个制度的人,又有多少一朝挣脱教育制度便选择性遗忘掉这一切的人?
健忘,是现代人的共性,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更多的时候,除了磕伤的那个瞬间,我们都忘了伤疤是怎么来的。
3
《使女》横扫第69届艾美奖,这部反乌托邦的剧描述的是压迫女性的恐怖世界,更可怕的是这似乎并不是一个不可能的未来。
伊朗就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例子。
60、70年代,伊朗女性的生活也是时尚、潮流、奔放的,随处可见的摩登少女、比基尼女郎、干练OL·······但是1979年极端的宗教派上台,颁布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规定:公共场合实行性别隔离、女性必须佩带头巾、女孩的法定婚姻年龄降到9岁······
虽然遭到了伊朗女性的强烈抗议,但三十年多过去了,伊朗已经完全变成了宗教派希望的模样。
改变,不会一蹴而就,但一定会变。站在世界面前,我们总会无能为力,曾经想改变世界,最后连自己都改变不了!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而不仅是一味地退让。
不问初心,是件艰难到分分钟要对抗全世界的事,我不愿强求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想在面对人生岔口的时候,都能无怨无悔,哪怕终其一生,我都会是碌碌无为的“废人”一个。
最后,送上鲁迅的一段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说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