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斗彩的记载最早见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彩色、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彩色,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斗彩瓷器在宣德时已初露端倪。可以说明代斗彩瓷器工艺是在宣德青花彩色器的基础上开展而来的。釉下用青花勾勒,纹样轮廓线的工艺,在釉上黑彩勾线诞生前无疑是烘托几种颜色的最佳色。因为成化斗彩瓷器遗留下来的很少,早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就很贵重。因而,从明嘉靖时开端,仿制品继续不断,但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的仿制品最为传神。
明代成化今后斗彩器的出产进入低落,正德斗彩器虽有传世,但数量很少,仅碗、三足洗数件,以缠枝灵芝纹为典型。嘉靖朝青花彩色器鼓起,斗彩瓷器的出产仍无法呈现新的高潮。传世品虽较正德朝增多,但在点缀上并无新的打破,除一部分仿成化制品,还有少数本朝盛行的蒜头瓶、乳钉双系炉、方形葫芦瓶等。纹样除仿成化外,本朝盛行的图画为鱼藻莲池、折枝菊、八卦图等,品种不多。颜色也较成化朝显着削减,成化朝运用的姹紫在今后各朝的斗彩器上均不见。万历斗彩更无立异之举,传世多为仿成化的制品,纹样也仿成化,但因为胎釉淘洗精密度不一样以及器物制造、烧成上的纤细改变,都不可避免地留有本朝特征。如婴戏图小杯,初看与真品无异,但细心分辩不难发现:其口较真品微撇,全体外型不如真品俊美,颜色也不如真品柔丽。
一、成化斗彩(不包括天字罐),从现在世界各大博物馆藏品来看,都是大明成化年制款。所以凡是成化年造、成化年制等着类款要门是民窑,要门是后仿品,可以肯定排除是当时官窑。大明成化年制,基本都是青花书写,三行六字,就一种风格,几乎无例外,杯子等不好写款的写成一行。
二、成化斗彩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在明清几百年陶瓷款中,其风格显得十分怪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它这种书法风格,说野又不野,说正统又不十分正统,反正有点怪怪的感觉,但又还蛮有味,学书法的人都很难学,几乎摸不着门。康雍乾三朝,仿成化的釉色水平最高,但在款识这项上,一下就露了馅,不是他们不想写成原样,实在是太难学了。现代高仿,通过电脑描摹能不能达到原样,我估计还是有差别,毕竟描摩和书写在气韵上还是不同。
三、民国时期大收藏家大鉴定家孙瀛洲总结了一个很有名的成化款特征,很经典,喜欢或者研究过成化瓷器的都会知道。用他这个方法能毙掉一大批后仿品。我想,他也一定是看到了款是成化斗彩鉴定的秘诀。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成化斗彩的釉色、画工、胎质是成化斗彩鉴定的99%的话,成化款识就是那1%,这1%决定生死。这1%非常关键非常重要,把它琢磨透了,一下可以省99%的功夫。没有这99%也是不行的,一定要综合起来判断才妥当。我想,现代高仿要仿成化款的话,只能是从电脑想办法了,如果靠写款艺人的话,几乎不可能达到成化真款水平。现代陶瓷艺人,大多没有书法功底,即使懂点书法,要写成成化那种野不野正不正的风格,没个十年二十年没戏,这种投入产出比几乎为零,无论是理智的人感性的人,都不会选择花个十年二十年专门来练成化款识,只为写在成化仿品上,有这个水平,直接鉴定或买卖,收益大得多了去了。从理论上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脑是有可能无限接近于真品风格的。不过,在看得到的几百年内,人跟电脑还远不是同一层次的。电脑把款识写得一样了,我们还有光泽、痕迹等这些来判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总之会有应对的办法。
成化斗彩以其细腻、温尔文雅赢得历代众多大收藏家的追捧,但成化斗彩历来仿品甚多,不仅清代仿,明代也仿;不仅私人作坊仿,康雍乾官窑更是倾力仿。故历来鉴定家也不愿碰成化斗彩,遇到后大都不置可否,绕道走,敢肯定是成化斗彩又经得起检验的鉴定家,通常都是有超级功力的。成化斗彩不好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釉色。一般说来,康雍乾青花也倾力仿永宣及成化青花,但这个两个朝代青花差距较大,还是比较容易分辨出是明还是清的。成化斗彩则不然,康雍乾仿的斗彩和现在高仿的斗彩,其釉色都与真品几乎没啥区别,所以从釉色来说很难区分。造型就更不用说了,做到和成化斗彩瓷器原物完全一致根本不是难事,即使有的地方差那么几毫米,不显著的话,专业鉴定家也难以有明显的感觉。从胎质上来说,明清官仿的、现在高仿的和真的成化斗彩差别也不是很大,即使有,也很微小,所以很多收藏家从胎质入手来辨识成化斗彩,最后结果几乎都是无法判断。
古玩艺术品收藏,买卖,交易,咨询咨询李老师:17698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