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宽容是一种美德,美德这东西太泛泛。宽容可以是一种修养,如果一开始还没有,那就是装作有,装着装着,就真有了修养。
这次,想写关于宽容。
在开始前,摘录一段自《成为你自己》的文字:
无法化解生命中的困境,通常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不清楚普世的真理,拒真理于心外,以自我中心的执著所造成的无明为因,想以自我中心的执著,去突破因其所起的无明妄想巢臼,这样不明因果的修行有如日下逐影,愈追逐愈是不安,勤而无功;二是虽知理则根本,怎奈无始劫来习气深厚,治心无方,无法真正实践破执。
宽容这回事里面,很大一部分是我执在作怪。执著和执着是不是一回事?暂且这里不讨论这个,这里说的执著实则是指个人多年以来积累起来的个人的脾性和价值观。
宽容,宽容自己,宽容他人。把宽容自己写在前面,因为首先要放过自己,才有空间和时间去宽容他人。给自己足够多了空间和时间,或者说把自己整理好了,才能说宽容这个词。
迷迷糊糊过了这么久,转眼已不再是青葱少年,在努力摒弃任何中年妇女的征兆。什么样的原生态家庭绝大程度上决定了会形成一根什么样的标杆,对与错,好与坏。迫于祖父母的严于律己,从有记忆后到现在的这么多年里,一直都用这个标杆去评判和辨识。对于自己,对于家人,对于朋友同事,都自发性地用这根标杆。如果对方的言语行为偏于下方,生气机制就被触发。
从这里的剖析可以发现,这根标杆的重要性。所以说要学会宽容,首先这个标杆得重新塑造。这根标杆不应该是一杆制,而应是能应着对象不同而自动变幻。
不被理解,不被认可,不被呵护,生气;
对方言语不逊,不善,生气;
意见相左,被留在一处,生气。
列举了大概会生气的状况,所有的状况都会有个比较的过程,就是和自己的设想。对,就是设想,自己的设想,即多年以来营造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人必依其信所而行,只要有言行和这个信不一致了,于是就出现了分歧。
有容乃大是一回事,而言语行为是否触及到那个标杆又是一回事。 每个人的这个标杆不一样。
说了这么多,那要如何才能做到宽容,或者说如何不触发生气,乃至于有宽容这回事。
对于宽容自己,就是降低标准,但是仍旧要积极的努力进步,也可以说是消极的积极努力。有点矛盾,但确实是这么回事。听着音乐优美的旋律,叮叮铛铛,时间也在旋律中逝去,我们的生活从不给机会彩排,于是何必对自己这么高的要求,把标杆放低,多多的表扬自己,一边也不放纵自己,脚踏实地,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完成过去,日复一日,终究能达到质变的一天。
对于宽容他人,首当其冲也是降低标准。这里的标准,其实也是个人评判人的能力,你希望的不是他人能做到的,也就是你高估了自己的价值,高估了别人愿意为你做的能力值。认清楚了这点,还有什么不可以释怀?
除外,如果这个标杆已经降到很低,然后还是触发了生气机制,那就冷处理吧,待时间逝去,想法都会改变,不然就读些名言,修养自己,“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最近在学习思维导图,第一幅的导图还没画成,不下笔很难知道自己的思路是如此乱七八糟,主次不分。学习,在路上的感觉很不错,捂脸自己笑翻。
安了。
真是奇葩了
2017年8月8日 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