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程是一个客观、标准化且可用来作为判断衡量依据的一个引导和规范跨部门,多岗位之间同步协作时能够确保项目标能够顺利达成的鬼。
这个鬼的好处是能够责任到人的规范化进行产出,避免因偏私的、随意的工作流程所导致的失控。最典型的现实场景就是一个项目最终失败了都不知道失败在哪里,而陷入一个撕逼的状态,下游说上游需求不明确,上游说下游产出不达标。再或者是你没说,我没问这样悲剧的死循环
坏处是标准化工作流程产出容易造成标准化的产出结果,无法获取成倍的高额结果。但工作就是工作,谁说成倍的高额结果不是通过一次次的重复再重复之后获取的呢。毕竟你手上只有10万,敢去拆借100万去进行投资博弈的抗风险能力和成功几率都只在个例而已
好的工作流程应该如何设计,结合自身踩过的坑总结(不一定对,供参考)一下:关键节点 | 产出物标准 | 响应反馈机制 | 预警机制
关键节点:设立需求方,项目PM,资源方代表,验收发布四个节点。以周为单位(根据公司迭代速度可调节),上一周五提交下一周任务事项(非具体任务需求内容)。每周一资源方负责人反馈给需求方本周任务计划排期。
需求方在发起一个任务需求时先跟项目PM进行业务评审,解决为什么做,要不要做,做的价值在哪里。同时也是让项目PM掌握对整体进度的把控,有计划的达成既定目标。
所有任务事项由项目PM收集确认后以周为单位提交给资源方的代表统一进行接收,汇总,排序,指派。在每周一的时候给出本周的任务计划排期表
这样基本可以解决公司管理层对于项目进度和每一个人在做什么的信息畅通
产出物标准:规范具体提需求的模板和资源方产品到测试每个环节产出物的标准格式,以及传递载体标准
从产品到测试环节的产出物标准,例如:产品产出要具备会原型图 | 流程图 | PRD文档。通过统一协作工具Tower进行存档传递并口头再次通知一遍。做到事件的可回溯性
响应反馈机制:遵循一个事项一个人负责,当天事项当天反馈的原则(当天无法反馈可以反馈具体什么时间给反馈)。链条任务,上一个环节完毕后以Tower任务+口头通知形式告知到下一环节,下一环节在开始做任务之前先拟定解决方案与上一环节(需求方)进行讨论确认。
预警机制:原则上上下游主动互盯,预见问题,发现问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形式上结合Tower敏捷的任务看板和日会机制。
总结:
1.小公司要尽可能的减少流程,但不能是没有。往往的问题是公司规模大了,养成习惯了,再定流程就难了。或者关键岗位离职了,历史文档并没有任何存档可回溯。或者是新员工入职必须要有一个资深老人去帮带
2.一切的流程都是认为设计出来的死物,只能帮助提升效率,并不能完整的解决所有问题。且一定存在使用不方便,漏洞可钻
3.推行一套流程一定是在公司人相对较少时,自上而下的实施
4.如果反复的商定了流程后又不去实施还来说流程有问题,这样的人基本可以选择放弃了。培养一个人容易,改变一个人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