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C即将在下个月迎接家庭新成员的诞生,然而现在最让他焦虑的,并不是媳妇的生产问题,而是还没出生的孩子的上学问题 -- 想要上到理想中的名校,学区房都是不算最大的障碍。在名校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孩子一出生就得去排学校的waiting list,等到入学年龄的时候,还需要通过各种面试,才能拿到名校的入场券。
名校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像小C一样的家长,从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开始操心上学的事情了。名校所带来的社会认可、人脉、教学资源、就业机会,都是普通学校无法相比的。
名校虽然可以带来这么多的红利,但我个人认为,其中的大部分红利都会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逐步消失。
比如教学资源:Coursera、YouTube等网站可以让你足不出户就能听到世界顶尖大学的课程。再比如就业机会:现在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专注于招名校毕业生,只要足够优秀,出身普通学校也一样有机会。至于社会认可度,最近爆出的翟天临学历造假事件、好莱坞明星贿赂藤校招生官事件,多少对这些学校的声誉有所影响。
只有一样,我觉得是仅凭个人能力很难扭转的,那就是「环境」。
每个人都有融入环境的需求,也会被环境所左右。所以,如果进入了一所不那么优秀的学校,对自己的要求就会自动降低、以适应环境,这样才能减少自我与环境的冲突,避免自我认知失调。如果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人就会很快陷入焦虑。
在名校的环境中,周围的人大概率都是积极自律的人。如果此时别人都在学习、而自己在玩,那么也会很快陷入焦虑。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就会主动把自己的生活方式调整到跟周围的人一致。
有意思的是,有调查显示斯坦福的学生大多想去创业,而哈佛的学生大多想去华尔街。可见即使在不同的名校环境中,对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对于非名校出身的人,我们可以借鉴的就是:无论何时、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另一个启示是: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精英,最重要的不是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名校,而是不放弃自己的成长、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陪伴时间最长的老师。
前一篇:
使命感,就是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