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强烈感受到,一个人的爱好彼此之间相互碰撞联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
我一直蛮喜欢美食相关,看《风味实验室》的时候被马家辉吸睛,就去看了他的《马家辉家行散记》,其实这种个人随笔日记式的书我基本属于看看就忘的,有趣也就在那个当下了。寡闻如我,书中提到杨步伟和赵元任时,最初因为从名字上无法辨别性别而去找了资料看,也因此印象深刻。没想到的是,在后来一期的《实验室》里,李舒老师竟然再次提到二位。当时就想,如果马老师在现场,又会做何评价。
其实现在想想,第一次在《实验室》感受到这种惊喜是因为庄祖宜,夏天的时候才先后读过她的《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和《简单·丰盛·美好》(未读完)并且摸到了她的微博。那时我以为,这就是作为读者能够了解到的全部。
所以说陈晓卿导演是真的牛,牛在他太熟悉这个行业/文化的所有脉络所有细枝末节,才能够驾轻就熟地把关于吃的一切以观众永远想象不到的方式娓娓道来。当然,这背后的一定会有踩雷和数不尽的九九八十一难。
话说回来,这种“认知碰撞”带来的愉悦感其实很私密,就像很难讲看这些所谓的杂书到底有没有用一样,看过知道过,我也还是我,本质上不会有任何明显改变。喜好的东西也很难功利地当成谈资小料去累积。更多的时候是觉得,我曾经见过两颗相撞的陨石,它们在暗夜里化作一场耀眼的烟火,盛大,夺目,转瞬即逝。而我是唯一的观众。
也如马老师的自序:“有的只是琐碎遭遇与当下感怀, 而之于我, 都是抹不去的温馨印记, 而之于读者, 如果能够稍有启示或触动, 即为书页以外的另一种温柔, 是值得铭记的好路途、好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