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胡鑫宇事件成为网络上的热搜话题。关于胡鑫宇失踪一案,经历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大家对他的失踪原因也众说纷纭,最开始都怀疑是他杀,但真相却让大家大跌眼镜。原来,这个正值舞象之年的青春少年,竟然死于自杀。
胡鑫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他内向而腼腆,成绩中等,不善于交际。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他也在尝试着努力学好课本知识,但由于学习压力大,加之新环境不够适应,很多知识跟不上,身边又缺少可以交心的朋友,所以很多压力都藏在心里。渐渐的,他开始失眠,而失眠造成的后果是上课期间容易打瞌睡,这又导致了他成绩的下滑;成绩下滑后,他的压力更大了,失眠的情况越发严重。如此恶性循环下来,他开始抑郁,症状一天比一天严重。从仅有材料看胡鑫宇的最后一面,他正昂首阔步走出教室门口,脸上挂着微笑。从摄像头看过去,他是多么阳光帅气的一个少年呀,根本没想到这是我们见到他的最后一面。离开这里以后,他走到了后山上,自杀了。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在死前, 胡鑫宇曾打电话向他的母亲求助,述说自己学习上的压力,不想继续读书,因为根本跟不上。但是他的母亲并没有在意,只是随便敷衍几句,让他好好在学校继续努力读书,并没有给他足够的关心和理解。就这样,这通40多分钟的电话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胡鑫宇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学校,或许老师对他的关注也不够。直到他死后,老师才在他的课本及作业上看到他写的一些消极避世甚至想轻生的话语。如果他身边的任何一个人,能够留意并关注到胡鑫宇这些若隐若现的轻生苗头,及时对他伸出援助之手,或许,事情的结局,就和今天截然不同了吧?
是呀,最难是教育。
我们生而为人,一声哇哇大哭后便来到世间,最初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在父母、师长的教育下,在家庭、社会、学校的哺育下,才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一个成熟的“人”。然而,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经历被教育才能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教育,不仅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有自我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而对一个人影响最为深刻的便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果胡鑫宇的母亲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对他及时表示理解和关心;如果学校的老师能够及时发现胡鑫宇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予关注和疏导;如果胡鑫宇的舍友或者同学发现了胡鑫宇的一些不正常的行为及时和他交流……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所有的根源,在于教育。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对待教育。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这件事情也给了我自己很大的启发。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名天使,他们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婴儿转变为一个成熟稳重的成年人,经历的过程是复杂而艰辛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弯路,他们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磕磕碰碰。作为老师,我们要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状况,了解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心理。俯下身子,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不要总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评判孩子,不要总是进行自以为是的指责或者劝说,不要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拔高对孩子的要求。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气质、能力都各不相同,为人父母、为人师者,我们是要让孩子掌握知识,学好课本知识。以应对严峻的升学压力,但同时,我们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的教育。把重心转移到对“人”的关注上来,而不是眼里只剩下赤裸裸的分数。如果一个孩子除了做题,其他什么都不会,完全没有生存的能力,甚至没有一点抵抗挫折的心理能力,那将来根本就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最难是教育,最难的教育是对“人”的“爱”的教育。
反观我自己,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是头疼。特别是生了二宝之后,大宝情绪一落千丈。也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非常倔强,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我说东,她便做西,我说一,她偏做二。或许,我自己对她的要求太高了,同时,我对她总是指责和批评,不善于引导,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对她说一些话语,她无法理解也不会理解。孩子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更优秀,将来少走挫折。但教育不是光靠努力就够了,还需要方式方法,更需要用心。对于教育,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要善于去发现每一个生命的状态。
最难是教育,最真的爱心。愿我们把教育立足于对人的发展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当孩子有了健康,有了信任,有了快乐,我们再和他谈分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