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导读】
两个人结婚的目的应该是一起努力谋求幸福,让彼此过得更快乐,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中不管哪一方出现问题,整个家庭都不会幸福。婚姻实质上是两个平等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没有高低之分。家庭中所有的事情没有控制或权威可言。
1.母亲的影响
母亲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而孩子与母亲的合作也是人生合作能力的开端。孩子最初是通过母亲和外在世界发生连接的。如果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不好,其他一切的生活都将无法正常开展。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没有什么秘诀。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秘决,那就是为了培养兴趣所尝试的左右技巧。对女孩和男孩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为未来他们从事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出合格的母亲,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她为人母之道,让她喜欢母亲这一身份,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当她以后真正成为一位母亲时,不至于面对需要做的事情手足无措,失望沮丧。
母亲与丈夫、孩子、社会的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都需要花费精力去重视。如果一位母亲只是关注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忽视掉与丈夫和社会关系的建立,那会引起两方面问题:
1)对于孩子的过分关注会宠坏孩子,影响孩子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的建立。
2)母亲对丈夫关注不够,会影响到孩子对于爸爸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孩子与爸爸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
如此,孩子对于母亲之外的他人,包括父亲,朋友,亲戚,他人的关系都会受到阻碍和影响。一个合格的母亲,应该能够让孩子信任自己,从而拥有初次信任他人、与他人合作的经历,并且,还应该教会孩子将这种信任他人的经历延伸到生活中与他人的关系上。
2.父亲的角色和责任
在家庭中,父母扮演的角色其实同样重要。虽然,孩子最初总倾向于更依恋自己的母亲,而不是父亲。但在以后的生活中这种关系会渐渐平衡。
婚姻实质上两个平等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没有高低之分。家庭中所有的事情没有控制或权威可言。对于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可以概括为:好丈夫、好父亲、好公民。他必须处理好事业、友情和爱情三个重要问题。对待婚姻上,他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妻子,与妻子友好合作。他应该明白妻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应该被轻视。
我们应该明确:虽然很多时候家庭收入主要来自于父亲,但他不能把自己看作施舍者,妻子是受施者。要知道,家庭责任是两人共同承担的,只是分工不同,父亲承担着赚钱养家的主要责任,而妻子承担着其他的责任,如此而已。
3.为人父母
一个男人,想要成为一个好丈夫,首先要懂得关心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妻子感兴趣。要注意的是,在孩子面前,丈夫不应当太过露骨地表现自己对于妻子的爱。要知道,丈夫对妻子的爱跟对孩子的爱不能相提并论。这是完全两回事,不存在任何矛盾。但是如果夫妻在孩子面前过分亲昵,会让孩子心生妒忌和失落感,感觉自己受到的关注和爱护减少,于是会努力争宠,在父母之间故意制造矛盾。
此外,男女之事不应该随便挂在嘴上。如果儿女提出关于性方面的困惑,一定要谨记:父亲教育儿子,母亲教育女儿;而且,不要过分讲一些超出他们年龄阶段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孩子的自制力低,父母过多的普及,会激发孩子对于性事的好奇心。
在性知识的普及上,不要过于随意,或含含糊糊。最好事先了解孩子想要了解哪些知识,然后正面回答孩子正感到困惑的问题。而不是我们觉得哪些该讲就讲哪些。在此问题上,我们应该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真诚,我们是真心要与他们合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day4作业】
1.作者所研究的很多成年人,身上都带有童年时期留下的创伤痕迹。这些痕迹是要伴随他们一生的。这些童年创伤中,家庭地位就是很大的一个方面。很多成年人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都是由于家庭关系不和谐、合作关系缺乏所引起的。你的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大吗?怎么降低或者完全摆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呢?
2.爸妈的认识和习惯会限制,孩子的认知和习惯,而这种当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是无法感知到的,但是这种影响会随着自己的长大,也许会意识到,因此,问题是,当自己成年后,怎么纠正父母在小时候给自己无心带来的不好影响?
(1)我的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现在自己感触很深刻。因为我小时候,父母和我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少,基本上都是自己照顾自己的时间居多,所以,我很缺少爱,缺少温暖,但是又想要交朋友 ,所以形成了一种讨好形人格,就是总想着对自己的朋友好,记得初中的时候,由于我总是一个人回家做饭吃,所以,只要身上有钱,我就请玩得好的朋友中午一起去吃馄饨,我出钱,她只要和我一起去就行了。所以父母给的零花钱,除了租书看,就是用在吃的上面了。特别是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我妈妈去世,更加重了我的这种讨好型人格。这直接导致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一直以这种讨好型人格处理事情 ,工作中是好好先生,怕得罪人,做事情优柔寡断,不敢做决定,怕失误造成损失怕自己承担责任,所以在工作上但求无过,不思进取。在对待自己的婚姻上,也是讨好老公的一家人,一切以老公和他家里人的利益为先,从来也没要求过他为自己付出,或者要他承担什么责任。
我一直生活在这种性格当中,自己也意识到了,但是没有想到过改变,直到女儿初二的时候,她爸爸的教育方式对女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绩直线下滑,她爸爸是一个妈宝男,一切以他妈妈的话为听,老人家重男轻女的思想也让女儿心理有阴影,导致女儿和她爸爸、爷爷奶奶的关系闹得很僵,再加上当时他爸爸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搞在一起,越陷越深,我无力挽回,于是,我反思了自己以前的所做所为,痛下决心,我要给自己女儿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要再象从前我的一样,过得不快乐,我也想要过另一种不同的人生,我要改变,于是,我带着女儿整个脱离了原来的家庭,自己在外面租了房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养育女儿的责任,我问女儿愿意和妈妈一起过以后的日子吗?女儿高兴的回答:愿意和妈妈一起生活。这是对我莫大的欣慰。
然后,独立后的我,也不用再讨好任何人,女儿也不再看到爷爷奶奶嫌弃的眼光,开心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精神和物质上都有了充分的自由, 女儿精神上得到了解放和尊重,也很努力的学习,向着自己的理想中的大学前进。我们在这种快乐的时光中一起努力了4年,女儿终于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大学。我也从原来的心理阴影中解脱出来,慢慢地走向坚强和独阳光,现在的我,培养了很多自己的爱好,比如写作、演讲、旅游,徒步,性格也越来越开朗,不必压抑自己,不秘讨好谁,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但是偶尔还是会想起以前的自己,还是会有讨好型人格的出现,只是一切都建立在自己有尊严的基础之上。一切都不一样了。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挺好。
(2)妈妈的性格很开朗,倒是爸爸的性格多疑,所以,长大后的我也有一点多疑的性格,对一切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是由于讨好型人格,又让自己要以别人的利益为先,自己先放在后面,所以,把自己的的位置放得很低,怀疑就一直放在心底,有话也不说,很内向。慢慢随着女儿的长大,自己必需面对一切的好与坏的时候,自己不得不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位,怀疑的性格还是存在,只是会使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不是一开始就否定,而是先了解、分析 ,然后再做最后的决定,多疑的性格偶尔也会出现,但大部分还是保持中立的态度,用一些观点或者事实来证明。
所以,基本上,原生家庭的影响和从小形成的性格,由于自己后天环境的改变,造成性格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在的影子仍然存在,但是所占百分比也不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