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
诗意就是我们心中的花朵, 将诗词融入生活,心生诗情,每个年华便都可诗意地绽放。
2017便是我与学生一起度过的诗意年华:风起的时候一起看落叶;下雨的时候一起闻雨香 ;春浓的时候一起看花开;飘雪的季节一起荡涤心灵;教书的时候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
今年是我作为特岗教师的第三年,对教育仍不忘初心,至今坚持着用文字记录与学生相处的点滴。2015年过了自己的第一个教师节,也是我开始记录自己与学生成长的起点。以下便是我那天写下的日记。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小雨 【神秘教师节】
早上刚到办公室,正在整理雨伞,一位学生跑到了过来,看她急匆匆的样子,我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只见她从背后拿出了一样东西,递到了我的手中,说了一句“老师,节日快乐!”便又匆匆地跑了出去,我也愣在了原地。原来这是一张制作精美的贺卡,但是看得出,这是她很用心很用心做出来的,象征幸福的四叶草还昂然地立在周围。不一会儿,班里的其他学生也陆陆续续地送来了他们亲手制作的小贺卡与小礼物。
原来今天是教师节,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呀,我才和学生们相处了短短的几天,他们竟然在没有老师组织的情况下,用心地制作了这么打动人心的礼物,一股暖流,瞬间涌上了心头。原来教师这一职业,真的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
是啊,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很多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认为这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是相互的,好的相处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共同塑造,有什么职业比这更让人感到幸福呢!
2017,与学生一起写日记:
为了培养学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的兴趣以及对事件的表述能力,我建议学生坚持写日记,不要求字数,但要求内容一定要真实,每周一交到我这。由于日记的私密性与自主性,我与学生约定好,没经过学生本人允许,决不向他人透露日记内容,评改方面也不以等级来评议,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由此反思我自己,这一段时间却总是以各种理由中断写日记的步伐,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不能就这样搁置,我要跟学生一起,将日记一起写下去。
2017,探索班级管理:
【我们都来当班长】
我想建立的是一种民主自治的班级管理模式,而前一段时间,我在班级管理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选任班干部时,我忽略了学生们的想法,非常武断地任命了两位班长,而且班干部分工不明确;其次是班级制度不明确。虽然这样也没有出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我明显地感觉到班级纪律有些许的涣散:比如抄作业的行为屡禁不止,在教室里吃零食也觉得理所应当。
考虑到管理上的失误,在请教了有经验的班主任之后,召开了今天的班会。班会的主题是选班长与制定班级制度。通过民主讨论先确定了班级制度及各个班长的职务分工,然后请同学们以小纸条的方式告诉我是否想当班长,以及自己能胜任哪个职务。根据学生的心愿,并通过班级民主讨论,最终确定了各班委的任用。由于班里只有五位学生,所以最终每个人都获得了自己希望并自信能够胜任的职务。
民主的选任以及明确的分工使各班委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促进。采用这种方式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班长梦,可是班长的头衔往往只会落得表现积极的学生身上,一些内向的学生,或许是缺乏自信,或许是怕提名之后的落选,只能对班长望而却步。而这种方式就能够打破以往的自闭模式,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以班级主人的身份来维护好班集体。
2017,与学生共同写作文:
【我们共同写作文】
无论教师如何讲解作文的写作技法,学生们都会觉得老师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即使是认同教师的讲解,也会有种理论大于实践的感觉;背诵的优秀作文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又相差太远,所以每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我会以同样的题目自己亲自写一篇作文,供同学们传阅并思考我所讲到的知识是如何在作文中应用的。当我第一次把我写的作文放在班里传阅的时候,他们觉得很不可思议,阅读的积极性非常高。为了打破教师的一种“权威性”,我让同学们帮我找一找有没有错别字或者语句不通顺的地方。这种师生共同参与写作文的方法,很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开始把它们当成一篇篇已经成功的小作家的文章进行全面分析,包括文章的结构,用了哪些写作手法,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以及那样写作的利弊等等。通过这样全面的分析,学生们首先会感觉到自己的作文受到了重视,其次能清楚地看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以及该如何修改。
梁淑玲的作文就有了明显的进步,写《我的老师》一文时,整体结构的设置非常合理,细节描写很到位,将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一看,仿佛就与她写的老师相识已久。
2017,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语文素质的培养,仅仅依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拓展与延伸,课外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六年级的学生按理说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但是,我却了解到,他们的阅读量,除了课本与作文选以外,几乎为零。是因为乡村学校条件差吗?很显然,不是!乡村学校也有图书馆。相信很多老师也提倡多读书,也会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并且一再地提醒学生要进行阅读,然而效果却甚微。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会说,这是因为乡下的家长不注重阅读而只注重成绩,我不同意这一说法,没有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一些知识;也有人会说,乡下的孩子到家后没有一定的阅读环境,写完作业后就和家长们一起看电视了,这一点确实是不可否认的。可是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改变家长是不可能的,很多农村家长不识字,我们就不可能让他们在忙了一天之后再陪着孩子一起进行阅读。所以关键就是培养起孩子的阅读兴趣,虽然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
那么该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呢?第一步就是能够静下心来把一本书读完。在这个阶段我们是不能要求学生必须写出阅读感想或者读后感的,这样只会使学生对阅读望而却步。当我给学生推荐《小王子》的时候,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恨不得马上就把这本书读完的架势,初步的兴趣当然是有了,顺利的话接下来就是阅读了。对于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学生,可能就要去买书了,可我们村里的孩子大多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然而这本书学校的图书馆就有,可是为什么兴趣如此浓厚的学生不去借来读呢?学生的回答非常值得我们反思,他们说“在图书馆借的书,必须说出读完之后的感想。”当然,这样的要求也是为了督促学生用心来读书,可是这种要求却是脱离实际的。什么阅读技巧、读后感,对于一个没有进行过阅读又没有培养起阅读兴趣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舍本逐末,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该是建立在能够阅读的基础之上的。
为了学生们能够真正地开始阅读一本书,我们先进行了交流,看每个人家里都有什么书,一起拿到教室里来进行资源分享。今天我把我的书搬到了学校,有一位学生搬来的书让我大吃一惊,全套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书。是她姐姐留下来的,一直在家里放着,这么好的书,她竟然连一本也没有阅读过。但是我们两个带来的书足以成为班级里的小小图书馆了。
我和学生们一起分析了这一些书,并请学生们挑选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书进行阅读,约定好每天将看电视的时间匀一些在看书上,学生们也自己制定了每天至少要看的页数。在选书与制定每天的阅读计划时,全靠的是学生们的自主性,我也没有要求学生看完一本书后就必须说出或写出一些感想,只要他能读完一本书,总是会有收获的,那沉淀在心底的东西有何必非得让他表现出来呢,一旦他对阅读有了兴趣,并能够坚持阅读下去,我们还用担心他写不出感想来吗?
2017,在反思中成长: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
上好课的前提是要备好课。每次讲课,拿着课本,或按着课本读一些东西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课是生硬的。我更喜欢脱离课本,脱离教案,将知识内化于心,如同演讲一般充满激情,将知识如清泉般流淌,要想达到这种水平,在备课时就要狠下功夫。每篇课文的拓展,更能考验教师的知识储备,所以对我来说,学习,一刻也不能停止。
2017,美丽邂逅:
2017年,与互加美丽邂逅,结识了具有教育情怀的一群专家、学者,教学思维逐渐与世界接轨。我写了两篇简书记述总结了互加给我带来的变化。
点击链接,看我与互加的故事点击链接,看我的互加工作总结
相遇成诗
爱阅读,爱分享,2017相遇彩虹花,让课堂诗意的绽放:
2017,初为人母:
2017年暑假,在家待产期间,读诗、背诗、散步、制作课件,在CCtalk上录制课程……
伴随着新生命的到来,时间也零碎到以分钟计算,但我的生命却也更加完整。
照顾孩子的这几个月,我更加理解了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期盼。作为教师,这份理解使我能花更多的心思在教育上。更加体会到了“教好一个学生,成就一个家庭”这句话的分量。
2018,不负韶华:
2018,继续读书、教书,终将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