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贼(学名:Equisetum hyemale L.),别称: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接骨草、马人参等。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100厘米。根状茎粗短,黑褐色,横生地下,节上生黑褐色的根。地睛茎直立,单一或仅于基部分枝,直径6-8毫米,中空,有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纵棱沟壑0-30条,粗糙。
喜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易生河岸湿地、溪边,或杂草地。主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和长江流域各省。
药用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木贼味甘、苦,性平。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的功效。木贼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贮藏,药用炮制: 除去枯茎及残根,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切断段。
中文学名
木贼
拉丁学名
Equisetum hyemale L.
别称
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节骨草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形态特征 听语音
大型植物。根茎横走或直立,黑棕色,节和根有黄棕色长毛。地上枝多年生。枝一型。高达1米或更多,中部直径(3)5-9毫米,节间长5-8厘米,绿色,不分枝或直基部有少数直立的侧枝。地上枝有脊16-22条,脊的背部弧形或近方形,无明显小瘤或有小瘤2行;鞘筒0.7-1.0厘米,黑棕色或顶部及基部各有一圈或仅顶部有一圈黑棕色;鞘齿16-22枚,披针形,小,长0.3-0.4厘米。
木贼
顶端淡棕色,膜质,芒状,早落,下部黑棕色,薄革质,基部的背面有3-4条纵棱,宿存或同鞘筒一起早落。孢子囊穗卵状,长1.0-1.5厘米,直径0.5-0.7厘米,顶端有小尖突,无柄。[1]
主要亚种 听语音
名称
特征描述
图片
木贼(原亚种)
Equisetumhyemale L. subsp.hyemale
体型较小,脊上有2列小瘤,鞘齿背面有4条纵棱。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陕西、甘肃、新疆、河南、湖北、四川、重庆。海拔100-3000米。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欧洲、北美及中美洲有分布。[1]
无瘤木贼(亚种)
EquisetumhyemaleL. subsp.affine(Engel.) Calder et R. L. Taylor
体型较大,脊上无明显小瘤,鞘齿背面有3条纵棱。产黑龙江。俄罗斯、美国、墨西哥、危地马拉有分布。[1]
木贼形状
生于坡林下阴湿处、湿地、溪边,喜阴湿的环境,有时也生于杂草地。常生于山坡潮湿地或疏林下。盆栽冬季需移入不低于0℃的室内越冬。
木贼喜潮湿,生于山坡、河岸湿地,喜直射阳光。[2]
分布范围 听语音
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
国外: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欧洲、北美及中美洲等也有分布。[3]
栽培技术 听语音
孢子繁殖:采下孢子后立即播于土壤表面,稍覆土保持湿度。分茎繁殖:将根茎切成3-6cm长的节段,栽于土壤中,覆土4-5cm,常浇水,很易生根成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