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7年的情人节,马蔚华成立私募基金的消息抢占公众视野,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前招行行长宣告重出金融江湖,马蔚华是中国银行史上的传奇人物,有着敏锐的嗅觉及不断创新的动力,他的加入,能为私募圈带来什么?“奔私”意味着押注了自己的名誉、职业生涯和自有资本去创业,现已68岁的马蔚华为何有这么大的勇气走向这条路?
▍私募行业迎来江湖大佬
日前,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携「深圳市华庆前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亮相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管理人备案登记平台,立即引来外界高度关注,这位身经百战、早已功成名就的元老级金融圈「老司机」,选择以股权、创投基金合伙人的身份高调回归,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私募基金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奔私」意味着押注了自己的名誉、职业生涯和自有资本去创业,现年68岁的马蔚华为何仍有这么大的勇气走向这条路?
▲来源:基金业协会
马蔚华的战绩早已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凭借「比别人早想三五年」的创新意识,他利用「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三大手段,将招商银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区域性小银行打造成中国最具创新和业务能力的股份制银行。
▲来源:基金业协会
如今看来,正是这段履历,成就了他的选择:长期在体制内的深耕,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超众的募资能力,在创新、科技层面的高瞻远瞩,对金融市场的独到见解——敏锐的判断力,经受金融危机的洗礼和经济衰退的历练——成熟的技巧。无论是在股权投资领域还是风险投资领域,募资能力、判断力、技巧三方面都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也许早在6年前,马蔚华就有了投身私募圈的想法。2011年,马蔚华在采访中就透露了自己借助私募股权基金的方法——在私募股权基金给客户投资之后,再给客户贷款,通过私募股权基金过滤风险。
马蔚华所著《感悟华尔街》中有这么一句:「我虽没有四处流浪,但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却也从辽宁到安徽,从安徽到北京,从北京到海南,从海南到深圳,一路奔波。人生的旅途,有命运的安排,更有内心的驱动。为了寻觅前方更精彩更瑰丽的风景,不惧风雨兼程。」
对他来说,年纪不是问题,这是对局势的顺应,也是被内心深处不懈求索的动力所驱使。
▍「大佬」奔私背后的秘密
近几年,随着双创热潮的升温,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跨界进入股权投资领域,包括科学家、企业高管、媒体人等,从银行转向股权投资领域的人也有不少,但像马蔚华一样的顶尖「银行家」却屈指可数,所以其基金信息一披露就引起了外界关注。
在马蔚华之前已有鲜活的案例,2010年,马蔚华的搭档、执掌「招商系」近10年的秦晓(前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前招商银行董事长)同样因年龄问题辞任招商银行董事长后,成立了私募基金博源基金。
相对于银行圈,券商、公募圈的奔私潮则显得轰轰烈烈。私募中的券商派已派系分明,国信、君安派扎根深厚;而历数公募基金经理奔私,自2006年算起已有九年的历史,其中不乏如江晖、石波、王贵文、李旭利、王亚伟、王茹远等一系列「大佬级」人物,每次出走,都被广泛热议。
私募圈可谓牛人云集。
▍为什么选择私募股权领域
目前,整个资产结构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很多固定收益产品的资产收益率在下行,传统经济也遇到了很多挑战。而私募股权意在寻找真正有成长价值的企业、找到最优质的资产,在经济大幅波动情况下具有很强的跨周期的特点,这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表现得非常明显。
股权投资实际上是在分享企业家的智慧和成果,通过股权投资找到优质企业和优秀企业家,伴随企业一起成长,收益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司分红,二是公司资本证券化。
对于在动荡市场中处于劣势的个人投资者来说,私募股权基金也越来越均有吸引力,除了基金的嗅觉、敏感度、退出技巧、风险控制及收益率,其「buylow, sell high, create value」的野心已经足够说服个人投资者托付。
▲来源:基金业协会
▍私募基金进入发展黄金时期
事实上,私募股权基金规模井喷式增长,已经成为资管领域举足轻重的力量,也使得私募基金规模反超公募基金。数据显示,2016年底,私募基金总规模超过十万亿元,成为一个里程碑。不得不说,中国私募基金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根据中基协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1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8048家。已备案私募基金47523只,认缴规模10.98万亿元,实缴规模8.40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8.05万人。1月私募基金实缴规模增长的5100亿元中,股权私募基金占4437亿元。
从规模方面来看,证券私募管理人7908家,管理基金27322只,实缴规模2.78万亿元;股权私募管理人8449家,管理基金16461只,实缴规模则达到4.77万亿元。其中,股权私募基金数量比证券私募基金少了10861只,管理规模却是证券私募的1.71倍。
私募基金正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随着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将有更多业界专业人士投奔私募行业,私募基金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