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米公司老板雷军的一句话,今天来把它作为文章的题目,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听了Peter老师关于写作的三大思维课程,引发思考。
战术上的勤奋,是努力的假象
什么是战术?
就是计划和安排。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甚至连睡觉都觉得是一种奢侈浪费时候,才觉得这一天没白过。
结果呢?也就是里程碑事件,有没有?
写作三大思维,入口思维、洞察思维、输出思维,对应三种行为,输入、思考和输出。
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光拉车不看路也是不可以的。反思一下自己在这三方面的情况:
读书、电影、好文章,都是单纯量的积累,缺乏深度思考,更没有刻意练习输出文章。
2018年末,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学习了快速阅读。然后进行了读书的拉练,一天一本书,100本。
除了妈妈去世料理后事的9天,做到了109天100本。
现在想想,这仅仅是量的积累而已。没有深度的思考,更没有思考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输出也仅是语音分享,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整理成文字稿有目的的输出,偶尔在简书上写一两篇文章,也不曾关注反馈,有随她去吧的感觉。
看到好文章,也会怦然心动,最常见的就是收藏,结果石沉大海。偶尔碰见,还觉得似曾相识,脸熟。
电影是没少看,特别喜欢李欣频老师解读的《土拨鼠之日》。也痛下决心学习李老师的看电影的方式,结果多数是娱乐、休闲和消遣,想想有点汗颜。
曾经嘲笑过好朋友没时间读书,有时间追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4遍,现在想想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是自我感觉良好。
双向反馈,采取的是组建读书群,和一群朋友进行读书。纯属是单向输出,没有反馈。可能是大家碍于面子,不愿打击我脆弱的小心灵。
旅程碑事件的缺乏就是没有结果,瞎忙。
战术上的勤奋让自己感觉很好,是一种假象,总结三个字"茫、盲、忙"。
战略上的懒惰,是缺乏深度思考的表现
什么是战略?就是高质量的输出。
每次读完一本书,画完一幅思维导图,好像完成任务,却没有文字输出。手写文字是思考,比语音更有深度。
读书蜕变营每周分享一本书,我很少写稿,总是语音分享,很随意,更谈不上高质量了。手懒导致思考总是浮于问题的表面,无法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深入进去,高标准,严要求。
我们的人生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很多事情不可以重来。一年又一年,悄然流逝。每个人都会死,这是必然。
有的人名垂青史,硕果累累;有的人死不膜目,含恨而去。不求硕果累累,能不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我们总感觉名人、明星离我们很远,像乔布斯、李咏、高以翔的离世不足以让我们警醒。
前几天一个律师朋友悄然离世,年仅44岁。财富、名誉双丰收,死亡如此之近。人生是不是需要规划一下呢?健康、家庭、事业和财富。
战术为战略服务
升级迭代我的思维,平衡好各种关系:
确定好人生的使命,制定目标,全力以赴。
无目标不阅读,带着问题深度思考,持续稳定的更谈不上输出文字,每周一篇高质量文章。
扩大格局,建立反馈,保持被碾压的姿势,每周与书友建立正向反馈交流。
有目的的建立里程碑事件,通过主题阅读设计微课,进行市场检验。
妈妈的离开一直是我的遗憾,没有好好的告别,希望能写出一本书来表达我的思念。
战术: 打磨写作技能;战略:表达情感,战术服务于战略。
记得《终身成长》那本书说,人与人的不同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套用在这里就是打磨我们的三大写作思维,做好战略部署,避免战术上的假勤奋,尽快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