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刷电视剧,发现影视剧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短视频里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句子,而恰逢此次时读书社正读此书,发现这些句子均出自《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是孔子思想的经典代表,《论语》奠定了中国文化之基,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作为一线教师,这句话常挂在嘴边,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许多人对于新知识的摄入都是快餐式的,对于知识的吸收也如吃快餐一般,美味却无营养,大部分都是碎片化的阅读,没有系统的阅读,又如何谈有效阅读,又有多少人会旧知巩固呢?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信息化知识的更新迭代更是一日千里,孩子的学习也开始从书本的阅读向电子版阅读转型。电子版的学习快速而高效,但却没有留给人思考的时间,读了吗?读了,学了吗?学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吗?没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通过不断实践,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与品质。没有“学而时习之”,学到的新知就如微风拂过湖面,了无痕迹。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今天学习的新知,过不了几天,就忘记了。温故而知新,才是学习的真谛!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曾经年少无知的自己,最初的愿望就是毕业之后,去一个离家远的地方工作,而且是越远越好。觉得家是牢笼,束缚了自己,外面就是广阔天空,而自己就是那自由的小鸟,常常为自己没有走出河南而委屈,不明白父母为什么阻止自己远行,为此对父母也多有怨言,甚至有次留书信一封而独自出走的冲动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理解父母。特别是母亲的突然离世,家人对父亲的牵挂更甚,县城离家也不甚远,觉得常回家也不是难事,但现实却是回家一次也不容易,反观姐姐,离家几分钟的路程,蒸熟包子,顿好排骨,给老父亲送去,到家还是热的,而自己就是尽量抽时间,也是十天半月才能去一次,直至今日,才明白“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的含义。
一本好书,字字珠玑,值得人用心阅读,阅的是人生,读的是智慧。阅读的意义,从来不是给人生做加法,而是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