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给大家推荐过一本书,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很多人也不理解,为啥J.K.罗琳写作的时候要去咖啡馆
我给大家讲一件事情
2015年,也可能是2016年,我记不准了,有个炒股非常牛的哥们,从大学时就开始炒股,大学时已经财富自由了,是他同学、老乡、朋友圈里的股神,同学、老乡纷纷把钱拿给他操作,他承诺2分的利息。
我之所以能认识他,是因为我们是车友,他开了一辆V8的陆地巡洋舰。
他还是陆巡车友会的副会长。
很年轻。
他老婆也是自己的粉丝,大学时的小迷妹。
他来找我玩耍时,恰好是股灾,当时我还没有进入证券市场,也没有开过户,我对所有玩股票、期货的人,统一定义成赌徒,所以我对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会打个问号,该吃吃该喝喝,不怎么深入交往。
他当时,经济很困难,一方面,融了不少资金,亲戚朋友的,同学的,信用卡的,一方面,家庭内部矛盾很大,媳妇生了个娃。
生了娃还算家庭矛盾?
他觉得,烦躁。
他跟我讲,原本高点就决定出了,然后开着陆巡去西藏,结果因为媳妇临产,自己就在家陪了几个月,就因为这几个月,自己情绪不稳定,原本应该止损的,没有止损,反而试图去救那笔亏损,从而成了葫芦娃救爷爷。
ALL IN了。
回吐了所有收益+本金。
当时,陆巡车友会有车友借给了他40万,不知道是40万人民币还是美金,反正挺大一笔钱,不是借,是拿,这个拿比借要高级,是有情感在里面的。
媳妇为什么要情绪内耗?
一是怀孕了,生产了,带娃了,本身情绪波动比较大。
二是他为了独立思考,常年住酒店,偶尔会有粉丝上门求助,媳妇会纠结一个细节,开门后,是你先抱的她还是她主动抱的你?若是她主动的,说明你只是把她当工具,那无所谓,若是你主动的?那就对不起我和孩子。
这些听起来挺天方夜谭吧?
其实,粉丝嫁偶像,这是基本关。
我最近,有那么一丝理解他了,为什么出家要六根清净,就是不能有任何杂念影响,做投资也是如此,要绝对的专注,这应该也是他常年住酒店的缘故。
我呢,是常年自己在办公室里。
独立思考。
「铵」读作(ǎn),硝酸铵(ǎn)。
「胺」读作(àn),多巴胺(àn)。
经常看到所谓「食品安全」播主在短视频字幕中铵、胺不分,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少生物和化学知识。
这帮说食品安全的,十个当中,就是是骗子。
连最基本的视频常识都不懂
自律绝不是自找苦吃,而是一种心甘情愿地投入。
心甘情愿才能理所当然,理所当然才能义无反顾。
福格教授说:“成效最佳的改变来自于感觉良好,而非感觉糟糕。”
搞不清这一点,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设定目标➡坚持两三天➡继续咬牙坚持➡放弃➡自我攻击。
和平久了,人们容易浪漫化战争。
做股票也是如此。
每天都太平静,觉得不刺激。
不如来个超短线,日内做做T。
相对而言,定力肯定会越来越好,纵然偶有反复,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再次自我约束,毕竟我们在不断的进化。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过得特别好,那么很有可能是你还不够了解 TA。
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维度上挣扎着,我是说每一个人。
最近的感受
一是合理的设计退休,35岁开始准备退休生活,除了少数人才外,大部分人都是抛物线人生,就是45岁以后走下坡路。
二是设计可以对抗通货膨胀的游戏,可以是黄金,可以是股票,可以是不动产。
但是,不管是哪个,都要有逻辑,有系统,有原则。
前天,天网有个案子,一个人赚点钱就买黄金
攒了不少
结果,一次性被偷了
我是说,这个人的理财思维是对的
必须得瘦,我怕死得早,我怕得上糖尿病
糖尿病会让人失明,糖尿病会让人烂脚丫,会截肢,会暴毙
我老家一个说相声的,糖尿病暴毙了,31岁突然死了,糖尿病导致的酮中毒,死之前我们还见过
安禄山就是死于糖尿病,他晚年肥胖,双目失明,浑身流脓
现在很多富豪都很瘦,因为他们很聪明,知道胖会导致糖尿病,他们身边的私人医生也不给给他们建议,他们听话照做,就是瘦。
我们这里,很多穷人,吃垃圾食品,很胖,身边也没啥私人医生,也没人管他,他自己也不懂健康的知识,也不懂啥叫糖尿病,然后脚丫子开始烂了,才知道自己糖尿病了
我厌恶一切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厌恶暴饮暴食的习惯,厌恶一日三餐每顿必须吃的饱的习惯,厌恶重油重口味高碳水的食物
我必须保持辟谷的习惯
必须得瘦,严防死守糖尿病
——老李校长
我一直没有节食,而且吃的特别多,因为我要参加各类聚餐。
属于超级能吃的
我现在很瘦,也没有肚子
而且体能特别好
我跳完绳能接着打球
所以,运动很重要的。
我说一句吧,所有家庭矛盾的核心都是一条:缺乏边界感。
小事不计较、大事一起扛、互相多体谅。如果能大致做到以上3点,家庭和谐也没有那么难。
B站一个健身bo主说:如果你的训练量别人都能承受,那冠军凭什么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