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和陈小曦聊天,我问到那你有没有觉得休息不过来?上一次在文章里也提到自己身体的感觉,累,不仅仅是累。4月17日提出辞职,到今天已经一个月。可我没有太多已经辞职的感觉。确实,我待在家里,大多数的早上不用早起,不必再做太多让自己勉强的事。我觉得自己大概是有强迫的部分,讨厌别人的控制,讲究我自己的“规则”,嗯,房间乱也是一种规则呢。于是我要按照自己许可的方式方法去行事,可是在学校里工作,甚至在任何一个机构里,都有不得不做的琐事,大概只是我能说服自己和不能说服自己的区别,而促使我最终辞职也正是4月14日那个周五晚上,领导让我写一篇本不该是我工作的稿子,当然这只是导火索。接到领导第一个电话的时候,我就有不好的预感,心里涌上一股愤怒,我说如果今晚逼我把这个稿子写了,我周一就辞职。果不其然,最后我写了,所以我也兑现了,辞职。于是,我再次掌控了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但代价是,原本9月才辞职可以有更多的储蓄,可现在银行卡和所有账户的钱只够我生活两个多月,然而竟也从未后悔。辞职了,一直就在奔波着,上周才是休息的第一个周末,感觉很神奇,感觉离职了反而更忙了。脑海里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想休息,我对自己说等到这件事了了就休息。事实上,我休息的时间不少,在家睡眠很足,不需要我做什么家务,除了跑北京进行入组访谈,就是在家看书,写文章,准备面试材料。可感觉上觉得休息不过来,这种感觉很难说,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吧,想摊下来什么都不做,可是“摊不下来”,“摊”不是一个实在的躺下的动作,而是说不清的状态,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而做到了是否能有我期待的解决疲惫的效果。
“你确实是有实在的事情在操心啊”陈小曦说道。
“对啊,确实因为这些事在奔波惦记,可是真的有没事的时候吗?”我笑。然后我清晰地听到对面传来一句脏话,内心狂笑不止,大概都有共鸣吧。
曾经这些停不下来,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好成绩,好学校,但现在,它需要被调整。当我问自己,“你怎么来休闲?”“我竟然无言以对,大概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