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基础的变化形成了新的社会结构,使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强化
土地私有制大发展,土地买卖走向成熟,国有土地通过赏赐转化为私有土地,私有土地通过买卖在地主间流转。
身份地主:通过赏赐发展贵族地主、军功地主。
非身份地主得到较大发展:通过土地买卖发展起来的工商地主、豪强地主。
农民阶级分化为自耕农、佃农、雇农等。
土地私有的发展产生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结构,成为中央集权制的重要基础。
二.建立了与皇权与官僚机制相互制约的新型集权制度
秦皇权独揽一切事务,导致官僚离心,宦官与官僚争斗,汉开创庭议制度,给予官僚一定民主,缓解皇权与官僚矛盾
三.由“郡国并行制”到“大一统”帝国的转变
秦取消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汉初分封思想仍存在,旧贵族与军功地主皆有其心,为缓和矛盾建立郡国并行制,后经历文景削藩、七国之乱,武帝推恩令、附益法等一系列斗争后,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
四.独尊儒术,完成思想与文化转型
汉初黄老之术治理国家,容易形成君弱臣强的局面,对于中央集权国家的社会秩序的整合不利,董仲舒上“天人三策”,采用儒家“忠君”、“大一统”、“守礼”等有利于统治的思想,汉武帝全部采纳,儒学从此成为汉代官方的意识形态 , 成为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 , 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学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结合 , 使汉代社会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汉代的经济立法 、经济政策 ;汉代的法律体系 、法律制度;中央与地方行政管理;汉代的学术创新 , 无不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