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对望——走进璎珞宝塔与七个山

选自网络

车子停在黄土台地边缘。路已硬化,不必再担心雨后泥泞困住车轮。

这是我第五次来。三次因警情——都是村民钥匙落屋、牛羊走失之类的小事;两次是入户走访。每次都说要去看它——那座立在七个山对面的璎珞宝塔。可每次都在沟壑间匆匆一瞥,便被俗务拉回现实。

今天,趁着国庆闲暇,我带上家人,决意真正走近它。像赴一个拖欠太久的约定。

山路依旧颠簸,但路基坚实了。那颠簸少了野性,多了规整的沉闷。窗外掠过的还是那些瘦棱棱的黄土丘,层层叠叠,如大地袒露的筋骨。

路旁偶有院落闪过,大多空着。新修的水泥路像条灰白带子,勉强束在山腰,却掩不住肌体深处的寂寥。车到尽头,我让家人在车上等,独自沿荒草半掩的小径向上走去。

四周静极。只听见脚步踏碎石的声响,细碎清晰。还有不知藏身何处的秋虫,断断续续鸣咽,像在背诵无人听懂的、关于时光的古老偈子。

雨后,北风带来干爽的枯草与泥土气息。这味道熟悉,却掺进一丝陌生的湿润。走着走着,一抬头,塔又一次闯进眼帘。

它还是孤零零立在半山,像入定的老僧,对周遭浑然不觉。目光越过宽阔沟壑,望向对岸七个山。那绵延的、如凝固波涛的山峦,我再熟悉不过。

但这次,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山峦怀抱的低洼处,嵌着一片亮晶晶的东西,像跌落人间的天空碎片,在午后斜阳下闪着幽光。那是新修的七个山水库。水库周边的坡地上,往日的赭黄被一片片规整的、绿意盎然的方格取代。那是新植的苹果园。幼苗尚小,行列已齐,像一队队年轻士兵,在这片古老土地上扎下希望的营盘。

塔是时间的海投下的定锚——我曾一直这么想。可今天,这海里泛起了新的微澜。无端的独立与悄然萌发的新绿,两相映照,反让我心里生出更复杂的肃穆。我加快脚步,向塔走去。

塔是七层楼阁式砖塔,通体赭褐,沉静如被遗忘的旧梦。塔身棱角被岁月磨得圆润,砖缝里倔强地探出几丛不知名的草,枯了又青,履行着与季节的契约。仰头看,塔檐一层层匀净地叠向碧空。每层挑角带着从容弧线,仿佛不是砖石砌成,倒像是画师以天空为纸,用尽心力描出的、带风骨的一笔。

这就是璎珞宝塔。名字极雅,带着佛家庄严,却没有宗教场所;模样质朴,将华彩收敛进厚重砖石。指尖触到冰凉粗糙的塔身。这触感,与前几次匆忙触碰时无异。但这次,心里翻涌起别样滋味。

这塔看过多少日升月落?明朝的风,清朝的雨,民国的烟尘,一代代人的生老病死,都如山间流云,从它身旁来,又散。那些筑塔工匠,那些沿陡峭小径攀爬的香客,他们的悲喜祈愿,汗与虔诚,如今何在?都沉在这无边的静默里了。

而对面的七个山,见得更多。在塔未立时,它们就在。见过更古老的烽烟,听过更悠长的牧歌。是一切沉默的见证者,也是塔唯一的、永恒的读者。可现在,它们也要见证新的事物了。那水库,那果园,像写在古老皮肤上的新句子,虽稚嫩,却充满叙事的力量。

塔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站着,将所有故事——旧的新的——吸进深深沉默,化作身上斑驳苔痕与风霜刻印。这是一种无言的文明。它不拒绝变迁,也不刻意迎合,只是存在着,以存在本身度量一切兴衰。

太阳西斜,光线柔和如融化琥珀,厚实地流淌。整个山峦和塔笼罩在温煦金光里。斜阳给对面的七个山镀上金边,尤其将水库水面点染得如流动熔金。光影在山野与苹果苗垄上游走,明明灭灭,仿佛沉睡的巨兽不仅有了呼吸,连血脉也开始搏动。这一刻,塔与山的对望,不只是空间的遥望,更是光与影、古老与新生之间静默的唱和。

塔影悠悠卧在草地上,淡淡,却轮廓分明,像用极细墨笔精心勾出。

天地间仿佛只剩我和这座塔。想起朱自清月下荷塘的那份独处的妙处。他是爱群居,也爱独处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暮色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数次奔波于此,总是带着警情。唯有此刻,这片刻的、与古塔面对面的安宁,才是专属于我的,才是它超越时空的、最慷慨的馈赠。

终于要离去。走了很远,忍不住回头。

塔依然立在渐浓暮色里,成了青灰色剪影,庄严安详。背后是漫天燃烧的绮丽晚霞,和对岸七个山愈发沉雄的轮廓。山与塔在暮色里融为一体,分不清谁是谁的依托。它们共同构成天地间最古老的盟约。

但我知道,山已不再是纯粹过去的山了。那水库波光,虽在暮色中隐去,却已在我心中闪亮;那果园绿意,虽在夜色里沉寂,却已在我脑海里生长。它们让山少了荒凉,也让塔,或许,不再那般绝对寂寞。它有了新景致可以阅读,有了新生机可以陪伴。

它仿佛不是在目送我,而是在目送流转不息的时间本身,目送时间之流里那些微小却坚韧的新可能。

来时,带着数次奔波积下的疲惫困顿。此刻,心里像被山间那带着湿润草叶气息的清风吹过,变得澄清沉静。

璎珞宝塔什么也没给我,却又仿佛给了我许多。它让我看到恒常中的变迁,与变迁中的恒常。它让我明白,文明的血脉从未真正断绝,只是从喧哗转为静默,又在适当时刻,于静默中孕育出新的生命吟唱。

这无言的古塔。

这正在苏醒的山野。

这永恒的,却又日日新的黄昏。

(文︱木易水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一篇大概介绍了自由行需要做的前期准备,这期开始走心的写一写自己此次旅途中的一些所见所识。 先介绍下此行的“我们”...
    myra燕阅读 5,049评论 2 2
  • 延安,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
    景中之旅阅读 1,891评论 0 0
  • 说不清为什么,对宝塔山心向往之,多少回坐在车上路过延安,远远望着高高耸立的宝塔掩映在苍松翠柏中,尤其是晚上,宝塔通...
    刘桂梅阅读 6,867评论 11 23
  • 2017年9月9日,我和家人顺着沿黄公路,再一次来到延安市游览。当天夜晚,经过宝塔山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绚丽的灯光...
    申威隆I关中拍客阅读 3,398评论 0 1
  • 生活中很多的事情,我们自认为做了许久的准备,实际上常常被一个极小的变化左右,今天,原计划去给准备做手术的妻子陪护,...
    徐图后进阅读 3,392评论 0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