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宁夏回族自治区
  • 时间就是我的闹钟

    世人多以钟表为闹,而我谓时间即闹钟。在彭阳县的庄头,老李家的公鸡啼鸣便是第一响,其声穿破晨雾,惊起檐角积年的尘,却不恼人,只将沉睡的黄土高原轻轻...

    0.6 7 0 3
  • 山野初秋

    时值初秋,彭阳红河镇一带的山野间,已显出几分清瘦气象。几场秋雨过后,夏日的燥热竟自收敛了,天气便一日凉似一日。今晨雨丝缠绵,雾气浮游于山峦之间,...

    1.9 28 0 11
  • Resize,w 360,h 240
    彭阳人的露水财

    处暑的次日,彭阳的山里人醒来,发觉天光已自窗隙泻入,而昨夜的雨声不知何时歇了。推门出去,但见天空白云奔走,时而聚作羊群,时而散若飞絮,竟如一场无...

    2.0 23 0 8
  • Resize,w 360,h 240
    处暑听雨

    时值处暑,晨光微露,我轻轻推开窗扉,眼前顿时展现出一幅山色空濛、雨丝如织的画卷。红河镇的秋意,悄然藏匿于这绵绵细雨之中——昨夜细雨淅沥,直至天明...

    4.5 83 0 10
  • 六盘山上的金雕

    六盘山最后一场雪总来得又急又横。马五爷裹紧老羊皮袄,在巡山日记的第八十四页划下道歪斜的墨痕。八十四天了,他巡遍鹰愁涧、鬼见愁、望乡台,连根狼毛都...

    3.9 101 1 10
  • 波涛中的永恒灯塔:《老人与海》的生存寓言与现代启示

    1954年,当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海明威时,他们如此评价《老人与海》:“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

    1.8 38 0 5
  • Resize,w 360,h 240
    我阅读《老人与海》的笔录

    一、作品背景与文学地位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晚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典范,取材于古巴渔夫的真...

    2.1 69 0 6
  • Resize,w 360,h 240
    学习永远在路上:在算法时代重拾人的尊严

    夜深人静,手指仍不由自主地划过手机屏幕,微光刺破黑暗,也刺破灵魂的安宁——无数个这样的瞬间,我们被无形绳索捆绑,沉溺于碎片信息之海。培培老师以“...

    4.6 94 0 12
  • 跟着培培学读书感悟之六:在字里行间凿出通途

    书非啃不能食也,培培如是说。她的目光落在书脊上,书名便如古寺门扉般豁然洞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高效能”是众生仰望的星辰,“七个”是丈量...

    1.2 75 0 8
个人介绍
木易水车,原名杨治军。一位扎根乡土二十余载的基层民警,也是一位热爱在书页间徜徉、用脚步丈量山河的探索者。在彭阳大地的阡陌之间,他既是秩序的守护者,也是乡情的记录者:调解过田埂上的纷争,走访过窑洞里的冷暖,丈量过山峁间的平安路,守护过麦浪里的万家灯。 这片深爱的热土,不仅是其灵感的汩汩源泉,更是他精神的永恒归处。工作之余,他以简书和微信公众号为方寸天地,用细腻笔触编织旅途见闻、阅读感悟与生活点滴,将平凡岁月化作温润文字,与读者分享,在喧嚣中筑起一方宁静的心灵栖息地,延续着对脚下大地与人间烟火的深情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