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页都像遗落的珍珠
一、柳比歇夫最大的秘密是:如何生活的更好。
在茫茫人海中,看到柳比歇夫这样一个人,你觉得,甚至自己都亮了。
二、时间统计法
1、他把自己的日记统统保存了下来。某一天他在什么地方,都干了些什么,看了些什么书,都见到谁了,到哪儿去了,也都详细记录在了日记中。每本日记都千篇一律,一模一样。
2、拿他的日记来看,什么事情也不能打乱这个人规定的工作节拍。
3、任何一个人的日记,即使是最最秘不示人的,也总是下意识地,在心灵察觉不到的地方,隐隐约约地期待着它的读者。但是柳比歇夫的日记详细到无情的地步,什么也不隐瞒,什么也不缩小。
4、自从开始记录时间开销日记,一天没有间断。
时间开销日记的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
每个月做月度总结,年底做年度总结。
三、精确的感知时间: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当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1、通过记录,柳比歇夫形成了独特的感知时间的方法,不需要钟表,他也能准确估计时间过去了多久。
一份稿件完成后,他会写上具体日期,写明从几日到几日,共用了多少小时。
2、对“时间下脚料”的利用,考虑的无微不至。头脑清晰的时候钻研数学,累了便看书。
3、所有的时间记录巨细无比。如:霍夫曼,234页——6小时;写信23封——38小时。
要采用这种方法,必须知道一切有效时间,洞察时间中一切曲里拐弯的地方和空白点。这个方法不承认有什么不能利用的时间。所有的时间一视同仁,一样宝贵。对于人,不应当有什么坏的、无用的、多余的时间。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所谓休息,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就像是正确的田间轮作制。
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
4、作者原来以为他是了解自己的,可是接触到柳比歇夫的那些总结,作者才明白他其实对自己一无所知,一点也不了解。
5、柳比歇夫每天有5小时纯时间搞学术,天天如此。5小时内没有什么歇一会儿抽支烟的功夫,没有聊天谈话,没有溜达散步。一年没有休假,没有节假日。
人在一年内能干多少事,能见识多少东西!太多了!人的精力如果明智利用的话能创造很多成果,一年有很大的容量。
··柳比歇夫把一天中有效时间定为10 小时,分成3个单位,对应在三类工作任务上。每项工作占据的时间与其重要性相称。
··年度总结会把一年中做的所有事情统计出来。例如:游泳43次,娱乐67次……清楚的显示出时间的用途,了解自己在一年中能做成多少事情。
6、柳比歇夫以总结为镜,检查自己的工作效率。
(这面镜子的水银有点儿特别:它照出来不是人现在的面目,而是他过去的面目,才过去不久的。在一般的镜子面前,人在他自己的目光逼视之下,总要装出一副样子,装成什么样子倒无所谓,主要的是要装。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他希望的那副模样,日记也会歪曲,不能正真反映人的心灵。
柳比歇夫的总结公正客观地反映了过去一年的历史。他的方法,以细密的网眼,抓住变幻无常的、老想溜走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
四、时间统计法的胜利。
1、私生活和心境不能妨碍工作,心境及其他的喜怒哀乐自有他们的时间。感受精神上捞一把的兴趣,获取各种各样的、越来越广泛的知识,始终乐而不倦。
人的精华中,最值得称道、最牢固的,是精神价值。柳比歇夫仔精神方面对自己的要求和在研究上一样严格,他不断对自己提问,追求真理。
柳比歇夫的一生证明了,连续系统地使用时间统计法,可以帮助个人把一切能集中于一个目标上,取得超越天才的成就。
2、在需要的情况下,人什么都学的会。
3、通过日期、姓名、事件的标签,把资料、照片等种种材料合理地保存在头脑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那样,从脑中找到对应的材料。他试分类为至宝。不仅记录工作中的成果,连生活中的倒霉事都一一记下。
4、柳比歇夫身上有着自己的特色,这是对时间的崇敬,他从不把半小时看成是少量的时间。他对时间就像对不可或缺的生活口粮那样重视。
5、谁同现实妥协,谁就是对未来没有信心。柳比歇夫把时间当作金钱,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渠道进行统计,最后计算出自己向目标前进了多少。
6、我们好像只能使用精选过的时间;我们记得的只是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刻;半小时对我们来说不算时间;我们只承认整段整段的时间,只承认不受客观环境和偶然时间干扰的大段时间。只有在这样的时间里,我们才打算大显身手。短一点的时间,我们马上会借口外界有干扰、客观条件不允许而难以用上。
除了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还按照自己的身体特点拟定了几条规则。如:不接受紧急的任务;累了就去休息;每天睡10个小时觉等。
严格的筛选自己的日程活动:避免串门和庆祝活动,但坚持写信。并且每个月都制定写信计划,把所有收到的信进行编号。
他回信的原则是:紧急的书信立刻答复,其他的暂缓回复;在写重要著作时,除紧急事件外,一切信件都暂时搁置。
五、成为时间的朋友:他不期待别人的赞扬,他学会了自己对自己做出公正的评价。
1、柳比歇夫懂得,一旦独树一帜,就不可能很快得到人们的理解。
2、他不但善于利用时间的下脚料供自己做有益的事,还善于把生命给他下的绊子变成好事。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找到好处。生活就是透辟的理解。
3、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决定人的精神品质的,不是他的行为本身,而是他的意图。
4、大量的书信为柳比歇夫节省了时间,他经常把书信的内容直接搬进著作中,或者从中找到文章的题目。 通过时间统计法不断研究:自己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做多少。他找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又充分发挥所有潜能。
六、对时间的态度
1、柳比歇夫的时间不是取得成就的时间,他摆脱了赶过别人,夺取第一,超越什么……获得什么……的愿望。他热爱时间,珍惜时间,不是把它当作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
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或满足虚荣心上。在他看来,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个道德问题。 一天最宝贵的时间都吸取着最重要和最本质的东西,如同绿叶的表层吸收阳光一般。
2、任何一段时间都不算短,同时建立一种新的相互关系在任何时候都不算晚。不管一个人的残年还剩多少,不管这个念头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产生的!甚至可以说,时间剩的愈少,就愈应当更明智的使用时间。
柳比歇夫有的不是夺目的光,而是忍耐,是从不放松的自我检查。关键不在于时间的数量,而在于时间的质量。
3、每个人能做的,比他所做的要多得多,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人能达到的限度的一半。人的精神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封未动。
不要掉进时间的大海,工作时节约每秒钟,而有时却为买啤酒排队长达几小时之久,或者闲扯半天,或者呆头呆脑、漫不经心的看电视。
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
最关键是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