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xxx》的特别节目《xx会客厅》。在刚刚过去的元宵佳节不知道能您吃没吃元宵、汤圆,在北方过节大家都吃饺子,南方过节吃的是汤圆,取其寓意团团圆圆。在咱们黑龙江一家食品企业, 把南方的汤圆做成了咱们北方的地产名牌,它就是“李氏汤圆”。这个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在近30年的成长中经历了那些故事?今天我们请到了黑龙江女性创业传奇、李氏自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氏汤圆”创始人李希华,你好李总。
李希华: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主持人:李总,很高兴您能来到《xx的会客厅》,“李氏汤圆”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我们对这个家乡的品牌一直都很信赖,产品有品质,大家非常喜欢,也很放心。但今天把您请到我的会客厅,更多的是像了解一下您的经历,听听您的故事。那我们从你的童年开始讲起吧。
李希华:嗯,我家是绥棱林业局的,我们和伊春是一座山,老家嗯,我家是绥棱林业局的,我们和伊春是一座山,老家很开阔,它有山有水。咱们在东北长大都知道一年四季分明,虽然说父母都上班吃供应粮,但是我们家里父母都是山东过来的,都非常务实,也种一些地呀,我从小最不喜欢的就是开春5月份,因为要种地,干这些农活?放学回来都要干这些。主持人:是不是那个时期,每家孩子都要种地干活那?李希华:有些孩子也干,但是不像我们家那么严格,因为我父亲是老红军,他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从小他就要求我们一定早起,做事情一定要事先有准备,我在好像是六七岁的那个阶段,他立规矩特别多?早上从来不让睡懒觉?我爸常说,早起的鸟有食。从那时养成这样的一个好习惯。另外因为他当兵出身,他要求你无论在哪坐相站相,我爸没上过什么学,但是他对你的要求确实很严格,我从小就被当成一个士兵一样去训练?早上 5点之前必须起来。后来我在七岁的时候我母亲就生病了,当时那个病就很严重就半身不遂,嘛所以家里头的一些家务什么的就在我身上了,因为我姐姐那时候就在哈尔滨,然后就我和我妈我爸在家,我妈又得了半身不遂,九岁的时候我妈就是变成植物人了!那个阶段其实蛮艰难的,因为对一个小朋友来讲,每天你要上学,然后早上起来你要想到你家里有四头猪,十几只羊,完了先做饭,做了饭就开始喂它们。之后就伺候我妈吃饭,完了我就去上学,中午就特别快的回到这个家里,要做中午饭,然后你要喂猪,这些东西你都要把它弄好?我基本上那时候都在12点多睡觉,每天特别辛苦,尤其是冬季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很想,怎么这么苦。
主持人:嗯小小年纪,因家庭的变故,承受了本不该是你该承受的压力。
李希华:是的,当时真的觉得很难,但是生活到今天,李希华:是的,当时真的觉得很难,但是生活到今天,觉得那个阶段你不理解,因为你周围小朋友都能去玩,然后家里面有哥哥姐姐帮忙,我们家就只有我自己承担。我爸是特别能承受的一个人,他不会讲有多苦啊或者什么,那个阶段,因为他是红军,他就特别热爱这个国家,我爸每次讲过去都热泪盈眶,然后他就觉得现在就是好日子,我觉得那是个特别苦的日子,但他总觉得这个日子很好,他非常知足。可能是因为我父亲1921年出生的原因。他那时候就想到在东北把土豆弄到山东,从山东弄豆油、地瓜。但是后来等到我母亲去世之后,我就到山东,我到山东姨家待了一年,我就觉得这地方真穷,就和我们黑龙江完全不一样。
主持人:童年的艰苦与严格,那时可能觉得很苦,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人生的财富。后来有事什么原因你离开家乡,来到哈尔滨发展的那?李希华:我是17岁的时候来的哈尔滨,我是来看病,看完病之后,因为那时候也正好错过了开学的时间,我就想那我就打几个月工,打半年工完下学期再回去,因为看病的医院和透笼街很近,就有了做小生意的想法。我其实还是一个从小特别活跃的一个人,老百姓讲心比较野。等到87年我们到哈尔滨来打工的时候,刚到哈尔滨其实特别艰难,因为也不认谁,我姐那时候在哈尔滨已经待了几年了,她相对来说熟悉一些环境,但我姐是一个内向人,她不爱联络就是自己勤奋很能干,但是不愿意去表达也不愿去求人,我和她的性格正好相反,我愿意去求助,我会发现周围很多优秀的人对我来讲,我觉得这些优秀的人就是我的就是老师。虽然在山里头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但是因为父亲上一代都是做生意的,我们家里上一代在山东是开大粮庄的,在全国很多地方有分号,我父亲从小是见过市面的一个人,他没什么文化,但是从小在良庄就像一个小掌柜的似的,所以说他懂的多,那么在我们小的时候呢,他就一直传递这个经商的理念——言而有信,吃亏就占便宜。我父亲就是一直是这么样的一个。我们家养的猪最好的位置一定不是在我们家的,一定是给邻居家朋友家。杀猪分排骨啥的,好的位置都是送到别人家去的。
主持人:看来你的成功是个必然,父亲的熏陶给你打下了良好的经营理念。 那个品牌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快速的成长期,也就是第一桶金,你的第一捅金是如何开始的?
李希华:其实怎么讲,第一桶金也是一个老天对我的一个礼李希华:其实怎么讲,第一桶金也是一个老天对我的一个礼物一个照顾,也是我当时有一个敏感度,做了几年买卖我就想出去看看,去北京。我自己觉得还是一个蛮爱学习看书的一个人,那时候我就买了一本书,就是全国小吃大全,发现北京王府井小吃很多。后来我就到北京,坐火车一晚上就到了,在王府井我就发现好多人在排队,那人就喊美国热狗,我就买了一个,一块钱一个,然后我一尝这不就是面包加红肠吗,哈尔滨有最好的红场,面包哈尔滨也比这个好吃。当天我就坐火车就回来了。然后我就去买了红肠,买了面包,买了鸡蛋面,完了回家。我自己一做感觉比他们好吃,特别好吃。当时没有钱了我就买了五斤红肠,然后赊了300个面包,因为我们透笼街都是卖面食的,都认识。完了第二天做了300个热狗,拿去卖结果一个小时就卖完了。在那个阶段,每天平均2000个热狗。一个半月吧,不到两个月期间,我们挣了7万块钱。主持人:那时候大概是90年左右吧,一般职工月收入也就200多吧,效益这么好,为什么没做起“李氏热狗”,而做起了“李氏汤圆”那?
李希华:为什么能挣这么多钱,因为当时正好赶上,十一国庆大游行,在90年代初的时候, 十一所有人都上街。 十一之后天气就凉了,我们那个都是热乎着吃,天气一凉,卖的就没有那么多了,我就把这事给停了。但是因为这第一桶金,我有了进设备的钱进面粉的钱。后来我就想做一个一辈子做的事业,就选择了汤圆。因为当时大家都在做元宵,我看书就发现,南方人更多的是吃汤圆,汤圆更糯一点。所以一开春我就去四川学习,上赖汤圆厂学习。学习完之后,我们就觉得汤圆的口感更滑更软可能会更好卖。在四川学完之后,第二年91年我们就注册了一个商标“李氏汤圆”。那时候哈尔滨买元宵的多,一个卖好了其他的都跟着叫一样的名字,比如金珠、珍珠、银珠还有叫夜明珠的最多的时候40多个珠,这样人家就记不清你。所以我们就在北京商标局注册了李氏汤圆。我想这个生意要做一生做一辈子。
主持人:那个年代一个21岁的小女孩来说还是蛮有想法的,这么早就有品牌意识,值得钦佩。做企业和做生意不一样,是怎么一个机遇能把一个摊位发展做企业和做生意不一样,是怎么一个机遇能把一个摊位发展成一个知名企业的?
李希华:其实是一开始还是没有太特别突出,但是因为我们做的品质比较好,逐渐的一点点回头客就多了,一直到95年,我们去南方企业参观学习,那时候看他们做的汤圆大小一样,我们就很纳闷,我们那时候做的大小没有那么一致。我们家我小姑子是研究生,是哈工大毕业,我去北京就和她说起元宵大小不一致的事儿,95年有电脑的还不多的时候,她上网查就发现日本有这个机器,是做一种甜点的能生产汤圆,然后就开始帮我联系,后来从宁波一个公司进口,把钱打过去了,好几个月什么信也没有。我们就新的提心吊胆的,因为那一台机当时23万,运费就花了十几万,两台机器花了将近70万。大概半年多的时间,没有任何消息,我们心急如焚,后来机器回来了,回来之后我们一测试,真是好。然我就把机器拆开了,日本原装进口机器。我96年26岁的时候,你想我把这些机芯那多部件一样样的拆了。有很多的时候人是有无限的潜能,现在我一想都害怕。你说敢把机器拆了,那机器那么贵是不是?之后我就找师傅给我订制,自己做才才十几万一台,当时第一年我们就做了30台,有了全国第一个自动化汤圆生产线,产品的质量,产量就上了一个台阶,品牌也就有了知名度。
主持人:我发现你是一个特别善于学习的人,特别有魄力的一个人,20几岁的女孩拆几十万的设备真是勇气可嘉。除了硬件上产品上的更新换代,经营上还有什么秘诀,能让你的企业走过这么多年。
李希华:嗯今年企业就29年了,当我们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嗯今年企业就29年了,当我们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父亲那时就告诉我们,一定要让顾客合适。那时候透笼商场有个电子公平秤,顾客从我们这买完了,去公平秤一称每次都很开心,比如说两块钱的东西,我就给2块零1分,2块零5分,我就觉得让顾客合适了,占到了便宜,他还会来。这么多年我们的合作伙伴,不管多大的单子,我们都量力而行,然后呢我们要让客户这一块拿到是他最满意最好的这个产品,让他们合适。我们有29年的客户还一直合作的很好,其实就源于对我们的信任,很多客户企业买什么都只买李氏汤圆,买李氏粽子,买李氏月饼、饺子,他觉得你的东西好,和你买不吃亏,再有就是觉得你家做事靠谱。主持人:让别人占便宜,让别人觉得靠谱,道理简单朴素,充满着哲理,我看您的资料写道,你在人近中年又一次走了北大学习,而且学的是哲学,很多企业家都去学MBA,你怎么会选择哲学那?
李希华:2007年的时候,其实是我人生特别大的一个转折点。07年到09年的时候就蛮恐惧的,因为当时生意做的就比较好,年纪也比较小,其实大道不见得是大,但是当时肯定是汤圆这在本地来说市场已经做的很大了,然后那时候内心当中就觉得有点高处不胜寒,就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因为我觉得人一生朋友很重要,我有个同学我们俩是从小13岁在一起,初中同学,后来她上了大学,我没有上大学,再之后她也来了哈尔滨,我们就经常总在一起,然后就给了我很多的想法,后来她就去了北京,她跟我讲希华,北京大学开设这个哲学课很好,他说你来听一下。我说问题是我说我也没什么文化,能听得懂吗?上北大,我觉得这个世界离我生活很远。她说这不是MBA,那个是商学院,但这个其实就对你人生的一次重新塑造,会对你未来影响会很大。也会对你教育孩子有很大启发,她说你就当每个月到北京来看看我。就当度个假。她说你一定要在北京,这才是中心,不要总在在哈尔滨。她这么一讲,我说那行吧。就去听了一上午,当时是余敦康老师讲的,我特别喜欢,听完那课呀我就想起了我父亲,父亲天天跟我们讲过的那些话,在这里找到了根源,现在我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好多年了,去世好多年了,我内心当中一想起父亲,就特别的温暖。2007年上完学之后,其实就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对身边的人和事儿,看事物的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主持人:李总我觉得你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这种智慧源自你的家庭,源自父亲的教育。你在人生的很多重要选择上都做了最好的选择。人在最焦虑和彷徨的时候,学习真的是一剂良方。
李希华:嗯确是,父亲的影响对我一生影响很大。年少时的严苛,刻板现在开了都是财富,当时做生意的时候,觉得他讲的都是老一套了,现在越来越觉得受益。主持人:问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你和姐姐合伙做企业,也算是家族企业了,经营当中有没有过分歧和矛盾?李希华:我们很多员工都说,跟大姐干很温暖,跟二姐,跟我干很有劲,有的时候家里人也会有矛盾,因为你两个人毕竟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你对还是我对的问题,但是一定看最终追求的方向,是对企业好的大方向。你要尊重这个的前提,其实我们两个之间最大的还是在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分歧蛮大的,对企业的争执很少,多数都是在家庭教育上。因为他觉得我父亲就对我们太严,他就希望下一代让他们舒服一点,我对这四个孩子一样的要求。我的两个孩子,我姐的两个孩子,我的标准不能变,你不达到我的标准我就要非常严厉的惩罚,所以说这四个孩子都跑到她身边去了,她能惯着孩子。
主持人:是不是你更像你的父亲,姐姐更像母亲,你对孩子的教育还会像你父亲那样严格吗?
李希华:是的是的,可能我更想我父亲一些,但教育孩子上还是没父亲那么严格。我的小朋友,我的孩子我都叫他们小朋友,我都这样去鼓励他们,我说其实分数不重要,过程很重要?我女儿每次都考第一考第二,我儿子从来不没考过第一,总是在中介,我从来没因为分数批评过他,我看他也挺爱读书就可以了。现在你再看他的成绩,他跟他姐都拿着全额奖学金,两个都上的最好的系。那是因为我一直都不给他们分数上的压力,我觉得这个很关键,你要把分数一直盯着,方向就错了,像我们做生意也是,你一直盯在销售额,我觉得也不对,你要有目标,长远的目标,企业发展的目标,不能只看钱。
主持人:听我们的记者讲,你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多特别的方主持人:听我们的记者讲,你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多特别的方法,给我们分享一下你让孩子去店里打工的事;
李希华:谈不上特别,每年放假回国,我都要求小朋友们回到店里打工,去我们过去在透笼的摊位卖货,你看我的孩子在国外留学,但是在家早上四点钟必须去早市,我的小朋友自己拉着十箱汤圆必须卖完,卖不完不准回来。我觉得国内的孩子可能都做不到这样,那他的中文就在这市场练好了,同时他也可看到了最多样的世界,他们对我的生意也有更深理解。
主持人:打算让孩子以后接管你的企业吗?李希华:我不想对他们的人生进行设定,因为我做这件事情不是为他们做的。所以说我觉得他应该有更好的一个人生,随他们的意愿做吧。坚持的前提就是一定得做事,做人放在第一位上,人的本性要好。
主持人:从你的言语我们能感受到,你其实最大最成功的作品并不是“李氏汤圆”,应该是您的一双儿女?在谈到孩子的问题上您无比骄傲?
李希华:是的,其实我的小朋友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一个基石,员工客户看到你把孩子教育的好了,员工看到的是希望,他们知道你的企业未来会更好,同时他也能看出你的人品和家庭的中心。
主持人:我觉得在教育孩子上面,你展现的是严苛,我猜测您丈夫可能是更包容的一个人,这样有规矩又包容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听说你丈夫原来是做媒体的,能讲讲两个人走是怎么走到一块的吗?
李希华:那个年代,我们俩当时在一起,我是一个外县来李希华:那个年代,我们俩当时在一起,我是一个外县来的,他是一个大学生,工作家庭环境各方面都很好,老百姓讲就是两个人有差距。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就是一个特殊场合,一起吃中午饭,然后大家都觉得我们两个年纪蛮合适的,就给我们撮合。我们俩在一起我们家庭很满意,我父亲非常满意他,但他家人很不满意我,我婆婆、公公都不很理解。不过我们家我小姑对我特别满意,就我小姑在这个家里是起到一个很关键性的一个作用,她这么多年不跟我叫嫂子一直叫姐。从我跟他哥认识那天到现在,我小姑一直跟我站在一边,关系特别好,每次我和她妈有矛盾的时候,最后都是她先和我婆婆吵起来,他娘俩干起来了,我就变成看客了。我小姑子一直对我很好,她觉得他哥干了这一辈子,干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取了我。我婆婆总觉得他儿子工作没有大发展,都是我给影响的。
主持人:一个家庭的美满一定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你事业成功一定离不开家庭的付出和丈夫的支持。
李希华:你说得对,因为我从小想没有母亲自己独立惯了?所以说自己就总想做主,那他对我就很包容包。哈哈我们说俩在一起这一辈子基本上就我说了算。这年纪大了,我倒是跟他商量。他这个人那个非常的厚道,很稳,很有责任心,他是一个很知足的人,从来不挑剔,很爱帮助别人,自己活得也很快乐,就因为他这种性格对我的俩孩子帮助也很大,所以说我的孩子也都很快乐了。
主持人:你觉得给你影响最大的人除了父亲还谁吗?
李希华:我一个阿姨,我叫她何姨,她对我的人生帮助很大。有一次她就在中央大街上,我们俩就在那挎着胳膊走,老太太那时候还没退休,她跟我说,希华呀,你马上就要结婚了,何姨送你三句话,你就记住了。她说,做生意永远要讲诚信。这么多年,她说你看看讲诚信的企业没有一家没干起来的。都做起来了,骗人的那个就是有今天没明天的。第二希华你马上要结婚了,你现在是谁?你回到家之后你是谁?她说回了家,你就不是老板了,你更是他的老板,回家门迈入那个家庭的时候,你就是妻子、儿媳妇、母亲。她这时候就没有李氏汤圆。这个老板这个字了。如果你到了家里之后,你再觉得你是老板,这日子就没得过好,当你是母亲的时候,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当你是妻子的时候,怎么样把家里的照顾好,像个贤妻良母?当你面对婆婆的时候必须尊重。她说,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你的婚姻一定会幸福。你婚姻幸福了,你一辈子就会幸福,这是他跟我讲的第二句话。她第三句话特细。她讲记住了,人生呢有很多不容易的地方,也有不让你不满意的人。他说你记住了一句话,多栽花少栽刺儿,留着后路好办事儿。当时你知道在我那个年纪25岁,她跟我讲了这个话,我听懂这都是好话,但你只要做起来的时候我是不容易的,这些话常常我一做错事的时候才会想起了。
主持人:真的是受益匪浅,细细想来这三句话,浓缩了事业、家庭、人生的核心。
李希华:是呀,真是受益一生。我做企业的这30年间,真是遇到了很对贵人,她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主持人:您是怎么遇到这么多朋友的帮助的呢?你觉得是幸运吗?李希华:我承认有运气的因素,这可能也和我的性格有关系,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联络人的人,当然我要看人品,人品是第一位的,我觉得这个人好,我就实心实意的和你相处。还有就是我很乐观,遇到任何事儿,我都觉得一定能有解决的办法,我自己不行,我就去找高人,求人,身边不行就找朋友的朋友,我坚信一定能完成。
主持人:对企业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李希华:我觉得做企业不能走机会主义,一定要有一个长期主义这个心理去做事。当你有这种那个心态去做事情的时候,你搞你就不害怕。有明天,有后天你怕啥,呀是不是?所以我就觉得这个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思想,我每天我到了公司他们开会,他们写完我也给他接着写这个两个词,深耕和聚焦。我不断的让他们放一个长期心态,要不现在的人都急躁,大家都想一夜暴富,都想马上过上好日子,其实好日子是靠一步步过来的,是不是?不要把钱看得那么那么重。主持人:李总,一个多小时的节目做下来,我有很多感触,比如您把孩子叫做小朋友,从称呼上和孩子拉近距离,你的年纪轻轻创业时的魄力与勇气。我最深得感触是,你的家庭给您的影响,可能童年艰苦的时候想摆脱家庭,但多年后,你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在体现着父亲对您的教育和影响。感觉父亲的教育就行一粒种子,在你的心里扎了根,您之后的发展,企业的成长如同大树,但根还是从这粒种子萌发的。
李希华:我觉得这个比喻特别的棒,你在很多的时候遇到困难时候,你自个想吧,你觉得父亲给了你一个无形的一个力量,因为他教会了你做人。其实你当会做人的时候,有很多的事情你不怕,你要不会做人的时候你心虚,就是嗯特别想。那些年总觉得和他有矛盾也,现在他过世了,要是活到现在应该快一百岁了。我的小朋友,他们都在国外长大,但他每年回来一定会做一件事就是回老家,给我爸我妈去扫墓,这也是一种传承。但现在好多家长都不这样让孩子去做,家长就是心疼孩子其实是错误的,你现在心疼,你未来其实是真疼。真是心疼,那种疼和你现在的心疼是不一样的,人做事做成功事,不是偶然的。
主持人:时间过得真快,在听您讲述人生故事的时候,时间飞快流逝,让我们如同看了一场电影。感谢李总今天座客《xx的会客厅》,我们也祝愿“李氏汤圆”把健康,把温暖带进万户千家,各位听众朋友再见。李希华:各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