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敦煌锦江之星——阳关遗址——玉门关遗址——敦煌锦江之星
里程:220公里
用时:10小时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玉门关和阳关一北一南镇守在河西走廊西端两端,两关相距约50公里,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经玉门关则向北可走丝绸之路北线到达今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进入中亚;经阳关则可走丝绸之路中线经罗布泊到楼兰、鄯善、精绝、于阗等地进入中亚。此二关同为汉武帝时期所设,与设立河西四郡同时期,史称“列四郡,据两关”。玉门关名的由来来自于和田玉的运输,西域输入中原的和田玉取道于此入关,因而得其名;而阳关则因设立在玉门关以南,按照山南水北为阳的规则,故名阳关。
玉门关和阳关同样也被视为中原王朝的象征,是西域汉人的精神家园。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凭一己之力经营西域31年年届七旬的东汉老臣、外交家和军事家班超,上书汉和帝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汉和帝于是下诏召他回乡养老。班超在西域活动长达31年之久,平定内乱,外御强敌,为保护西域的安全,丝绸之路的畅通,以及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班超以36人出西域为始,以西域五十余国全部归附而终,实现了投笔从戎的愿望,特别是他“以夷制夷”的策略,为后来的统治者用兵边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之处。后人以“玉关情”指戍边征人思乡之情。李白在《子夜吴歌》中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隋唐之际,晋昌(今瓜州县)到伊吾(今哈密市)的大道畅通,距离又比从敦煌经过要近很多,故唐时的玉门关迁至今瓜州县双塔水库附近(关城已被双塔水库淹没),从此,汉时所建的旧玉门关就逐渐衰败了,关口湮没,长城坍塌,路无人迹,终于沦为废墟。昔日车水马龙、驼铃叮呼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再现,成了“春风不度”的荒漠寂野。直到1907年,斯坦因在关城北面不远的一处废墟中挖掘到很多汉简,从简的内容才判定现在的小方盘城为汉时的玉门关。1944年,我国考古学家夏鼐、阎文儒先生也在此地掘得汉简多枚,其中一简文字清晰墨书“酒泉玉门都尉”字样,还有许多史书也记载了玉门关的方位和大小,经考证后均与小方盘城相吻合,故认定小方盘城为汉时玉门关遗址。
阳关位置从西汉开始大体未变,作为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汉书》中的西域三十六国与汉王朝的位置距离都是以阳关为基准,如鄯善国楼兰城“去阳关千六百里”。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玄奘取经东归,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而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在沙山南面,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滩, 因曾经散布着许多古代的钱币、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故被当地人称为“古董滩”,当地人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除此之外,这里还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也正是因为这些古董,初步判定这里是阳关的遗址,另外也有阳关遗址在红山口一说,但位置相差并不太远。
九点半从酒店出发,沿215国道再转到303省道,总共行约60公里即可到阳关景区,门票60元。
进入到景区内部,首先是一些新修的仿古建筑,包含阳关博物馆、丝绸之路博物馆、仿古关门等,关门正前方则是张骞凿空西域的雕塑。
穿过关门继续往前走,则是高低起伏的沙丘,在空地上竖立着一尊诗人王维举杯送行的雕塑。乘坐景区的电瓶车可以直达古董滩和古烽燧的位置。一座汉代古烽燧屹立在一座高高的沙山之上,两千多年来不知见证了多少东来西往的匆匆过客(包括玄奘法师),也见证了阳关的兴衰起伏。
古董滩上黄沙一片,曾经的辉煌早已被雨打风吹去。远处的祁连雪山依然清晰可见,东南方则有一片绿洲。走在古董滩上,想象一千多年前这里的熙熙攘攘,桑田沧海,不禁让人无限唏嘘。
电瓶车上的导游讲解着王维的诗,说是元二出了阳关就算是出国了,也不知道是否能够回来,所以诗意比较伤感。但事实上是,元二出使的安西,是指唐朝的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初期设在新疆天山以南的军政机构,建置在龟兹(今库车县),管辖天山以南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还统辖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的重兵,后为吐蕃攻陷。天山北部则设置有北庭都护府,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归北庭都护府统辖,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从阳关景区出来,沿着303省道往西北方向走,在戈壁滩深处行驶约60公里,就到了玉门关景区售票口,景区门票40元,大巴车费50元,买完票之后需要继续开车往里走,再行驶10公里才能到真正的玉门关景区,而这之前的道路,两边都是无垠的戈壁,荒无人烟,距离罗布泊著名的地球之耳直线距离只有不到220公里。
玉门关景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小方盘城、汉长城遗址以及河仓城遗址。把车停到停车场后,步行进入景区内部之后,首先经过玉门关博物馆,穿过博物馆则是一个开阔的小广场,小方盘城就在广场前方500米处,也就是目前推测出的玉门关遗址。
小方盘城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保存完好,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北门出去后100米设一高台可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
1907年,英国冒险家兼考古家斯坦因在关城北面不远处废墟中挖掘到了许多汉简,从简的内容判定出小方盘城为玉门关所在地。根据史书记载玉门关的位置也应当就在附近,但小方盘城只有600余平米作为汉朝最西面的海关实在是太小了,所以玉门关的具体位置尚不能肯定,只是将保存完好的小方盘城遗址暂定为玉门关。
从小广场位置坐景区大巴车约5公里路程可到汉长城遗址,这是一段保存的非常完整的汉代古长城,均是用夯土所筑,历经两千多年风霜和风沙依然屹立不倒。我用Google Earth的卫星地图专门查了一下,这段长城在卫星地图上清晰可见,向东进入漠北,向西则一直蔓延到罗布泊深处才不见踪迹。
从汉长城遗址回到小广场后再坐大巴行驶约10公里是河仓城遗址,途中会看到远处大大小小的盐湖,地上都是白色的盐渍。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因靠近古疏勒河,故名河仓城,始建于西汉,到魏晋时一直是长城边防储备粮食的重要军需仓库。河仓城坐北向南,夯土版筑,呈长方形,分外城、内城和仓城三部分,外城城墙已坍塌,残存仓城东西长约132米,南北宽约17米,残垣最高处9米,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其隔为面积相等并排的三座仓库。每库向南开一门。四壁多已颓塌,只有北壁较为完整。东西北三面被草地和沼泽包围,南面为高出沼泽的戈壁所掩护,位置险要,隐蔽安全。从远处看,河仓城像是一座堡垒,蔚为壮观,实在无法想象这竟然是2000多年前建成,而且还能保存到现在还能如此巍峨!周围密布着多个烽燧,只是在这里,烽燧似乎也不是稀罕的景致了!
河仓城大门口,一棵死去的胡杨树依然顽强的屹立在沙丘之上,履行着自己“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腐”的承诺,像士兵一样守护着对面的河仓城。
从玉门关遗址再往西走约90公里,可以到敦煌的雅丹地质公园,也就是俗称的魔鬼城,但是因为我原计划要去哈密的魔鬼城,所以这个魔鬼城我就放弃了。参观完玉门关之后,我就往敦煌方向回了。
回去的路上在道路左侧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发光的柱子,十几公里远都可以看到柱子中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像是一个小太阳一样,我以为是什么神奇的能源设施,问了修路的工人,才知道是一个光伏电站。
回到215国道后又经过西千佛洞,于是便驱车进入,结果景区五点就下班了,所以也没能进入。西千佛洞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之西而得名,距离敦煌市区约35公里,开凿于党河河岸的悬崖峭壁上,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藏于巴黎的敦煌遗书记载,西千佛洞的开凿时间应早于敦煌莫高窟,最晚也于莫高窟同一时期,与莫高窟仅隔一道鸣沙山。现存洞窟16个,大都为北魏时所开凿,只有其中9个窟可以观赏,其它各窟因无法登临所以只能在崖下仰望。北魏洞窟第六窟中心柱东面座下有佛门弟子昙藏为其亡祖父母及父母造像写的发愿文一篇,尚有70多字可以辨认,这一北魏时的手书真迹,极为珍贵,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在215国道旁边立有玄奘西行塑像,标注着离西域以及欧洲各城市的距离。
回到市区后先去洗了洗车,这也是出来八天后第一次洗车,沙尘已经将车子完全包裹,洗完总算恢复到了本来面目。
晚上继续住在老地方,继续啃羊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