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们看过《许三观卖血记》吗?最近我看了《许三观卖血记》,感触颇多,接下来让我与你们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视角体会,请往下阅读。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描写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01
在旧中国的时候,人民的温饱问题还不能够保证,生活比较艰苦与朴素,人民的思想还比较落后。
在一个村庄里人们认为强壮的男孩能卖血。一卖就能卖两碗,不能卖血的男人被村里人认为身体垮掉了,甚至还娶不到老婆。
书中的主人公许三观就是这个村庄里长大的,后来他在城里上班,生活在城里。他第一次卖血是去体验一下卖血的感觉。
和村里的根龙、阿方卖完了血,去饭店吃了猪肝和二两黄酒。
然后用卖血剩下的钱,娶到了一个人称“豆腐西施”的老婆许玉兰。
他们有三个儿子,分别叫一乐、二乐、三乐。
叫三个乐,可能是希望家庭能够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
其中一乐养了九年才知道不是自己亲生的,可偏偏一乐最懂事,而且许三观最喜欢的就是一乐,但一乐不是自己亲生的。
他爱恨纠结。此时反映了许三观内心的爱与恨的双重矛盾。
02
许三观发誓以后卖血的钱,不会用在一乐身上。可他还是食言了,卖血的钱还是用在了一乐身上。
一乐为了保护二乐、三乐。把方铁匠的儿子打破了头,方铁匠要赔钱来救躺在的儿子,许三观认为一乐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并不打算出钱。
后来家里被方铁匠搬空,又想想毕竟是自己养了九年的儿子。于是又去卖血了,赔了钱,把家里的东西又搬了回来。
过了不久生活越来越艰苦,很多饭店都倒闭了,街上越来越多讨吃的。
许三观一家连饭都吃不上了,于是许三观就又去卖血,卖血的钱就带着老婆和二乐、三乐去饭店吃面条。
而一乐因为不是亲生,就只能在家吃一个没有手掌大的红薯。
可是到最后许三观于心不忍,还是独自背着一乐去吃了面条。
许三观内心的爱还是战胜心中的隔阂。慢慢的许三观把一乐当做了亲生儿子。这就是爱的力量,在许三观心里爱把恨挤掉了。
03
一乐、二乐下乡做知青,他去卖血,得的钱给一乐、二乐让他们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
不久二乐的领导来家访,许三观家里没有钱,为了讨好二乐的领导,好让二乐早点调回城里。
许三观又去卖血了,刚刚卖完血没多久的他又卖血了,这次卖完血,整个人都瘫在了床上。
穷,生活困难,和许三观这个层次一样的人只能靠卖血度过难关。
04
生活层次越低的人,生活就越困难。
都说人穷就怕得病。
一乐生病得肝炎,去上海治病需要钱。
这次许三观没办法,就一路卖血到上海,每次卖两碗,隔三差五就卖一次,最短的间隔是三天卖一次,卖完直接倒在了医院差点要了他的命。
这一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和他一样的人,生活都是不易,也感受到了人间冷暖。
所幸最后一乐的病也治好了,他也很幸运没有事。
05
书中最后,许三观三个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许三观想吃猪肝与黄酒,就想卖血。
以前是为儿子和家庭卖血,现在他想为自己卖一次血。
可是医生说:他老了,他的血,只有油漆工人要。
他伤心的哭了,走在大街上边走边哭。不久他的老婆带了他去吃了猪肝与黄酒,两夫妻相濡以沫一辈子不容易。
从黑头发变成白头发,从青壮年变成老头子,从“豆腐西施”变成了老太婆。
岁月见证了他们的爱情,也见证了这个家庭靠他一步步支撑了过来。
他边吃猪肝边哭了,他哭了,他哭了,他怕以后出了什么事情,就不能靠卖血渡过难关了。
其实他三个儿子都工作了,家里已经不缺钱了,可是他还是担心,他还是哭了。
这个家一直都靠他卖血渡过难关,现在不能靠他了,他伤心的哭了,他太爱这个家了。
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
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
一个人的爱可以超越血缘关系,他是伟大的,我们要尊敬他,要敬爱他。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文野拾荒
看更多文章。不一样的见解,不一样的思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