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序言中讲到这样的一个故事:戴维在教儿子凯利如何让割草机掉头时,妻子喊他咨询问题,他回头跟妻子说话的一瞬间,儿子凯利将割草机推进了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打理的花坛,所有鲜花顿时被夷为平地。戴维看到后暴怒,正准备厉声呵斥凯利,幸而妻子简的一句话及时将他拉回现实:“亲爱的,我们养育的是孩子,不是鲜花。”
在养育孩子这条路上,理论与实践的重合总是那么难。育儿相关书籍、课程等各种理论上的知识也学了不少,但是到现实生活中每每遇到问题,情绪一上头,所有所学总是会统统溜之大吉,吼叫毫不犹豫地又光临大驾。之后等自己幡然醒悟,又一阵后悔莫及,懊悔自己不该冲着孩子歇斯底里,伤了自己更伤了孩子。
五一假期第一天(4月30日),我白天还享受着亲子之间暖暖的幸福,傍晚回老家的路上,因为大宝的疏忽差点把自己的长笛弄丢,为了此事我对他大发雷霆。因为前一天(4月29日),大宝晚上7点有长笛课,节前高峰时段的拥堵,导致我们到了上课时间点都没来得及吃饭,所以小哥俩吃了两个桃子就直接上课了。下课后兄弟俩说想吃清补凉。我心想既然孩子们想吃哪就去吧,于是说:“咱们先把东西放车上再去吧”。不知道是兄弟俩聊天太火热导致他没听到我说话还是他故意地没把长笛放回车上,而我只顾放好自己的书包也没注意看他,所以他直接把长笛随身带着了。
小哥俩平时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到了店里点了清补凉一边吃还一边听着故事,大概半小时,吃完后我们起身就直接往回走了。因为路上比较喧闹,兄弟俩手牵手一起举着手机边走边继续听他们喜欢的故事。也许是听得太入神,回到车里,大宝居然没有发觉他把长笛落在了店里,只顾着一边听故事一边跟弟弟嘻嘻哈哈笑,我也跟着他们一起听着故事,一脚油门直达家。到家已经10点多了,哥俩把书包等直接留在车里,我想着第二天就要回老家,而且这么晚回去洗洗也可以直接睡了,便随了他们。
第二天傍晚回老家之前,我收拾需要的衣物,跟小哥俩说选好自己需要的书和物品。因为大宝有过“说着带长笛就忘带”的马大哈的经历,所以我特别叮嘱他拿上长笛以便回家可以练习。明确跟他说:“一定确认好,带好笛子和需要练习的曲谱”。他也答应着,出门的时候屋里来回走走看看,晃了又晃,然后说:“昨晚没带回来,在车上。”我立刻搜索了下记忆,觉得好像是那么回事,所以再说了一句:“你确定了就行!”上了车,他没有跟说提起长笛,我也没想起来多问一句车上是不是确定有他的笛子,直接就出发去接他四姑妈家的表姐和表妹一起回家。
回到半路快到途经云龙镇时,我突然想起他的长笛,问他:“阿侬,你的长笛在车上吗?”本来姐弟几个聊得热火朝天,这时候突然一下安静了下来,大宝用他有点担心的语气说:“没有。”
我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脑袋“嗡”地一下炸了,什么亲子温情全都不记得,把车开到路边一脚刹车停下来,随着嗓音提高了八度,连续发出一长串的问题质问他:“ 什么?没有?你不是说长笛在车上吗?现在我已经跑了二十多公里路你告诉我长笛不在车上?不在家也不在车上,那长笛到底在哪里了?”
看我的反应如此强烈,四个孩子突然一下子被吓住了,都一声不哼地呆看着我!我转头看着大宝,他更是一脸严肃,紧张地看看我,小声地说:“昨晚去吃清补凉,侬带着长笛去了,好像是落在那儿了。”
他的这个回答又把我震到了,顾不得他那受惊吓的小脸蛋,我更加生气了,脑子里不停地快速搜索着,试图找到当时的记忆片段,但是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于是又是一长串的问号上来:“你的意思是说你把长笛弄丢了?从昨晚丢了你现在才说?而且我跟你说过先把笛子放车上再去吃清补凉,为什么还带出去?你知不知道过了这么长时间,店里面来来往往有多少人经过那里面?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我这连续发问,使得他更加不知所措了,支支吾吾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长笛是不是落在小吃店也不确定了,弱弱地转向弟弟问:“弟,你说哥是不是带着长笛去吃清补凉的?”弟弟说:“妈,侬好像是看到哥带过去了。”听到小宝的回答,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情绪反应太大了,但是我依然很生气。当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无语又无奈!想着天已经黑了,而且跑了一半的路程,倒回去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因为已经过了整整一天,要丢也肯定是丢了,所以还是决定先回家再说了。
接下来的一段路,一边开车我一边琢磨着该怎么处理好,越想越不舒服,想想继续责备他也于事无补,但心里还在生气,无奈地对他说:“要是笛子真丢了,你就别学了......” 他听出我的语气没那么生气了,小声地说:“要是丢了,不可以再买个吗?” 他要不回答也就算了,我说说也就过,结果他这一问差点又把的的火给点着:“你以为是几十块的玩具呢?想买随时买?几千块钱的东西你说丢就丢了(其实没有大几千那么贵,只是夸张了一点点希望他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学习工具你都可以丢你还学什么啊?”
到了途经的云龙镇上,我还是无法相信长笛丢失的事实,把姐弟四人全都叫下车,我自己爬进去后排座位看了一边,甚至把前面两个座椅底都查看了,真的没有! 那个时候的我,真的觉得好失望,呆站着看了一眼大宝。
突然我脑子里闪出了一个人——长笛老师,或许可以麻烦老师帮忙去小吃店里面看看,没准会有线索。于是立马拿起手机给老师打了语音电话,但老师没有接到,想着老师可能上课或者在忙,我又微信发了信息过去,跟老师说了下情况,并表示希望老师帮忙跑一趟(因为老师住在周边)。但老师说她在外面,回去再过去看看。一个小时后,老师发来信息确认了一下店面。果不其然,真的找到了!据老师说,还好是店老板帮忙收起来了,然后帮忙先带回去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心里还暗暗感概大宝马大哈,但是为了给他教训,希望借此机会让他反省一下自己的疏忽,所以决定先不跟他说老师已经帮忙找到的事,喊了孩子们上车继续赶路回家。
后来平静下来想到这事,自己当时只顾了自己头脑发热而没有想到孩子的感受,那样生气真的是不应该,自己反思了一番:
首先,我自己都没有做到在出发之前再进行确认,却一味地要求孩子做到,而且没有反省自己还指责了孩子;
第二,我应该相信,孩子并不是故意地把笛子拿出去丢失,只是他因为听故事听得入了神才会忘记的,丢失了自己的学习工具心里本来就很难过,我没有做到共情和同理以及疏导;
第三,碰到问题,我没有能够及时跟他讨论并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毫不留情地一股脑儿地呵斥他;
第四,我强烈的情绪反应不仅给孩子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还直接伤害了孩子的心;
第五,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所有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都是孩子相应年龄该有的行为,情绪亦是如此;如果作为大人的我也做出一样过激的反应,那么我的行为不也跟孩子一样了吗?
第六,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发现自己失控,我应该及时按下情绪暂停键,告诉自己:先照顾好自己,再去照顾孩子;
第七,孩子们虽然经我来到这个世界,但是并不完全属于我,是他们促使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他们是我一路向前的小伙伴,我们相互依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第八,长笛只是身外物,坏了或是丢了都可以再买,而孩子的心灵受伤了,却有可能影响他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九,小宝说得很对,“妈妈可以写一些让自己不生气字条贴在可以看得见的地方,当妈妈感觉想要生气的时候就看一下!”是啊,我应该给自己准备一些标语,时刻提醒自己!
第十,我们养育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不是鲜花,更不是某件物品,他们需要、也值得拥有父母爱之沃土的滋养,得而茁壮成长。
今天送小宝到幼儿园后,便去了平常常去的水吧坐下,要了杯茶便准备开始做作业,结果看着作业又想到了这件事,把前些天收藏的《父母规》中的亲子承诺文默默地读了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