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经常写作的人都会有这个迫切的需求,每天需要大量的输出,就必须有大量的输入,这些输入就是知识和信息。平时我们看书读公众号都是知识与信息的输入,但是在写作中用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要么是找不到看过的东西存在哪里了,要么积累的信息不对称,或者是平时就不注重这方面的积累,用的时候却没有东西可以用,也就是说没有有选择的输入知识。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篇知识管理的文章,有7000多人点赞,作者是粱豆子,我觉得非常实用,随后整理了一篇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首先要纠正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1.不要热衷于各类知识的收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会精疲力尽。
2.纠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有时候我们看过一些书以为自己懂了,可一到真实运用的时候就傻眼了。“我懂了”与“我会用”其实是两个概念。所以在建立知识的时候应该以自己的“应用场景”去架构自己的知识世界。
二、建立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明确知识体系的主题和用途,找到自己最愿意学习的部分,提问自己“我的知识体系是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它?”
2.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我们不但要学会理清脉络,更要学会筛选知识。
常见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①书本,进行主题阅读。
②课堂,现实中的课堂,和网络课堂。
③网络。
④留心生活中的点滴。
3.知识的整理与分类。
前面说过的,有了主题和途径,就可以按照逻辑和层次,分出尽量详细的项目类别了,利用网络管理资源,像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为知笔记等,然后用你的“知识”项目来命名。
4.知识的输出与运用。
读过的书、学过的东西,只有读进去能表达出来,才算是真正吸收了,因为你表达的过程,就是思维加工的过程。
5.把握学术动态,更新知识体系。
一个好的“知识体系”,缺少不了及时有效的更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其进行补充,使之更加完整可靠。
三、最后作者给出了如何建构文史类的知识体系案例。
1.从传统文学史入手,搭建框架,形成体系。
2.从你喜欢的作者入手,按图索骥,遵循轨迹。
3.从你喜欢的类别入手,循序渐进,逐渐深入。
4.从你的“共鸣点”入手,剑走偏锋,另辟蹊径。
下面总结一下,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是思维的转变,应当以自己的应用场景去架构自己的知识世界。知识建构的一般方法就是要明确它的主题和用途,利用身边各种资源获取信息。知识的输出与运用,只有读进去能表达出来,才算是真正的吸收。即使把握学术动态,更新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