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章把对竹子的喜爱和竹子的雅趣、品格描写得很具体生动,值得细细品味。装点美好自然的竹子,它的风骨、内涵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编辑精读并推荐。
编辑:清新语推荐
此人贪痴
我爱竹,远胜百花。
因竹而生趣,在北方的家中也不时添置些毛竹来养,或是水土不服,或是园艺不精,每批都中途夭折,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渐渐不再尝试,但心中的竹趣却有增无减。
每每路过有竹之地,哪怕别人庭院的、或是路边杂生的、抑或干枯的竹栅栏,也必意滞之、眼凝之、手抚之、言赞之,有时竟会不知不觉的喃喃自语,但喜溢之情难以言表,仿佛偶逢老友,又似爽约佳人,每每都流连不舍。
几年前还因此特意买了一套清代王概版的《芥子园画谱》,共八册,其中专门有梅兰竹菊分册,尤记得“竹干中长上下短,只须变节不变竿,竿竿点节休排比,浓淡阴阳细审观”的画竿要诀。就是在读白石老人自传时,也特意在老人年轻时如何学竹画竹上倾注了许多注意力。
能遇真竹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记得上次置身竹林还是在成都的杜甫草堂,一晃多年过去了,更多的关于新竹的记忆也多停留在那时,多年间念念不忘。时不时也会淘些笋干,以口舌之滋味,聊表思意。
闲庭漫步于竹林深处,感悟“日出有清阴、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之妙境,后来在梦中也真真切切地出现过多次,想想或许是受一些影片剧情的影响,当下一些古装剧组或是早已洞悉风雅之机宜,必把竹林当道剧,譬如竹林会友、侠士决战于竹场等等,总免不了一番琴瑟相鸣、丝弦相扣。
杭州的新家旁,竟遇许多丛竹,多称不上林,少则数十枝、多则上百竿,且多稀零零散在各个角落,有些甚至影影绰绰地杂匿于灌草杂林之中,自窍喜不亚于中了彩头,此后常心念之。
闲暇时分,独自骑着单车,像找寻宝藏一般,凭着印象竟寻出十余处,一一拍照留念。回来查证了资料,原来杭州之地多出淡竹,竹亚科,刚竹属。走走间竟困惑于这星星点缀的抠门小家子气,否则省去了那般费劲寻觅之苦,但转念一想,那是城市规划者的事,自己就不淡操那份闲心了。
对竹之喜,无论是自己的喜之由来,还是竹因何可喜,自己从未认真评价与定性过,一来认为自己还没有那么高而精准的概括力,二来觉得平凡中的自己也尚欠些许才气豪情,以致常常喜在心头,却又只能泛泛而感慨。
但关于那些对于竹子的泛泛而论,我是决不轻易投赞同票的,比如形容娟娟文雅的有之,我却总觉过于儒懦,再如形容潇洒飘逸的有之,我却略感表现轻浮,再如形容情韵幽深的有之,我却稍嫌过于感性,总之那些形形色色、不胜枚举的描绘语言,并不能完整准确地概括勾画出符合我内心判断的那种竹的品格、竹的风骨。
逢此机缘,自当随缘际会,不能轻视之。从外回来后,老老实实地又做了一阵实打实的功课,算是在读竹、知竹、懂竹、悟竹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否则即便日后不落下“叶公好龙”的标签,也会时不时经不得自我推敲,看来这番功课是免不得的。
古往今来,众多达人士绅,为何都以种竹品竹赏竹为趣?
白居易在《养竹记》中道出原委,“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大体意思是说,竹子像贤人,一是由于竹子的根稳固,稳固就确立了本性,君子看见竹子就想到要培植坚定不移的品格;二是由于竹子的秉性直,直就站住了身体,君子看见竹子就想到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三是由于竹子的心空,空就能虚心受道,君子看见竹子就想到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四是由于竹子的节坚定,坚定就能立志,君子看见竹子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要始终如一。
至此,也终于算是捋顺了自我的竹脉,通不通还不晓得,但毕竟清晰的懂得了牵挂之所在。此时,虽居室无竹,但成竹入胸;此刻,对竹之美、形之韵似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
识竹,在其用。竹全身都是宝,正如苏轼所说:“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竹之益用又何止于此,竹筷、竹席、竹纸、地板、家具,连粽叶都少不了,但叫一个“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
赏竹,在其形。“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尽重重叠叠”,“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通透的不仅是旺盛的生存感,更是大道于简的生生不息。
喜竹,在其志。“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满满的顽强与豁达。
爱竹,在其品。“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空心”、“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的雅量,难怪东坡老人能给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评价,难怪叶帅曾发出“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的感叹,竹子在人们心中活脱脱一种神乎哉,且又完美脱俗的化身与象征,谁能置与否?
以竹为趣,因竹而痴,此生定乐此不疲!憧憬一日,邀三五知音,背上行囊,置身竹海,品茶论道,无案牍之劳形,品清风之妙境,不亦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