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12点的那一刻什么都没发生
没有多长一些皱纹
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反而是对自己多了一些了解
不再害怕很多事情”
翻看日记本看到抄录的这段话, 2016年,我又重新开始写日记了。跨年夜,听着王菲的《匆匆那年》,整理过往一年的思绪。脑海里出现李宗盛给New Balance拍的那段广告片台词,“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说这句话的人,都经历了不堪回首的岁月吧。过去的两年,适合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2014年3月从报社辞职至今快三年,这段路走得不太好,也可能是这样,才有机会进一步地认清自己。
从报社离开的决定酝酿已久,但去往哪里却并不是那么清晰。当时机缘巧合去了现在估值已经接近百亿美元的明星级创业公司,短暂待了三个月又落荒而逃。刚从报社出来的时候,脑子里基本是只有“新媒体”这个模糊概念。当时找我过去的是很崇拜的一位前辈,商业嗅觉和前瞻意识都很强。
记得面试时他跟我说的一番话:你在机场办登机的时候,当一个新窗口打开,最大受益的是排在队伍末端的人,因为他们一定会果断冲向新窗口,而最惨的是排在队伍中间的人,他们会犹豫不决。所以,新媒体的窗口对于我这种在报社最晚一批进去的人而言是应该把握住的机会。
因为那番谈话的鼓舞,再加上偶像崇拜式的印象,我就火速投奔了。当时刚从记者转型做销售,加上全新的职场环境,经历了一些不适。那段时间的抗压能力很差,以至于好几次半夜睡不着在哭。还没到三个月的某一天,我就闪电提出辞职。
而那些不适,现在回过头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过渡,没有人觉得你不胜任,只是自己太急于证明。
现在明白,太迫切需要从别人的肯定里找到自我价值感,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成熟的表现。
做辞职决定的时候,根本没有去考虑这家公司的前景会如此的如日中天,只是把没有得到肯定这个因素放大到很重要的位置。我想,这就是我需要为这段可笑的过去付出的代价。做职业选择的时候,多从公司平台、行业前景和自己的成长空间去做理性分析,而不能把感性的因素过分放大。这样的话,哪怕遇到挫折也会更加坚定信念。
前不久,偶然的机会碰到那位前辈,他跟我说,当时给你股份,现在每股的估值是100美金。我笑笑,没有痛彻心扉。这跟运气无关,必须承认,每一个跟机会擦肩而过的人,多少都是因为判断力不足,所以,命运就没有让你得到你不配得到的。不过,永远都能做出对的选择的人,也并不多,没必要对自己过分苛刻,我们只能要求自己降低错误选择的几率。判断力,很重要。
北京很多创业者都还做着纳斯达克敲钟的梦,短短两年间,身边好几个朋友已经跻身为创始人,甚至有融资过亿美元的。面对这些似乎触手可及的成功,偶尔内心会焦灼,害怕自己在时代机遇里碌碌无为。既要在失败的时候明白自己只是普通人中的大多数,同时不丧失追逐成为那部分少数的斗志,这种平衡我还在努力去达到。
人只有在绊倒之后愿意停下来,回头看看自己来时的路。
2016年,重新开始写日记,这种让自己情绪释放的方式最健康。这一年看的书是工作以后最多的,努力找到一些让自己内心平静的事情去坚持。
这一年,迎接了生命中的小天使,让我整个人变得柔软了很多,那一刻,明白生命的妙不可言。有阳光的日子里,洗完澡,放着我很喜欢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给她做抚触,看着她手舞足蹈地对我笑,这种被需要和小心呵护的时光弥足珍贵,建立亲密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致敬走过的人生路。2017年,多赚钱,少犯傻。有钱是一切矫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