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蛋糕剩的大半个苹果,做菜剩的小半个柠檬,捏一撮肉桂粉,放一粒小青柑,火上煮煮,便成了落口酸甜,回甘微苦的水果茶,配上两片可可蛋糕,妥妥一顿下午茶。只是杯子不够漂亮。这初秋的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在阳台上,我眯眯眼睛,心里痒痒的 :是不是该专门置办一套喝水果茶的美器?
一时兴起,不如晒晒我的那些美食们:
彩饺,肉松,皮冻没什么好说的,一直是我的传统拿手菜,值得一说的是那道啤酒伴侣——炸鸡,烤箱版无油炸鸡,真的是没放一滴油,用烤箱做出来的。味道一点不比那些韩国炸鸡什么的差,而且超级健康有没有?
第一个是杨枝甘露,对我来说,这是一道有故事的甜品。在我还完全不知道它是吃的喝的还是个什么样的东东时,就完全被这个名字迷住了,多年来魂牵梦萦,念念不忘,直到在潮福城第一次吃到。它的味道嘛,跟名字比起来真的差远了,可小朋友爱吃,便买来原材料自己操练。西柚,芒果,椰浆,西米,小美不要牛奶,就这几样整出来,论味道,论颜值,都分分钟完败潮福城。看看,取一个好名字是多么地重要!!像凤梨酥迷迭香什么的都是让我从小心心念念的食物。
每二道是糖渍杨梅,冰镇了更销魂,只可惜杨梅季太短,每每小美都遗憾地说,又要等明年了。
第三第四都是炒红果,说白了就是糖水煮山楂,看似简单,也并不好操作,要严格控制时间。去年做了一次就煮过了头,干脆继续煮成果酱,小美尝过后嫌太酸,只好碾成泥摊平放烤箱烤成果丹皮,被我俩一个晚上消灭殆尽。这次做的算是成功,小朋友似乎更钟情于红果捞起后剩下的粉红色果胶,边吃边不吝啬地赞叹:比任何果冻都好吃呀!
这些我可以统称为面食吗?
披萨是小朋友最爱的夏威夷,我对夏威夷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一定要有菠萝,对吗?
右上角的蛋糕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戚风,不一样的是用酸奶替代了原方中的牛奶,并且用量加倍,那看上去像葱花一样的东西,其实是薄荷,所以这个味道新奇的蛋糕被叫做酸奶薄荷蛋糕,依造小美的口味打造,却没得到伊的青睐。
中间的樱花冻芝士并没有一丁点儿面粉,是集浪漫,清新,唯美于一身的蛋糕,调整了原方中镜面的用水量,一样的晶莹剔透,口感却更结实有弹性。
最下面的两张没认出是什么对不对?没错,榴!莲!酥!天气热,君之的酥皮配方实在难操作,用了另一款黄油里加面粉的,口感确实没有君之的酥脆,却也没有那么油腻,我可以连吃好几个,不像之前的杏仁酥,吃两条就得歇会儿。榴莲是我以前闻着就恶心的东西,却因为潮福城爱上了榴莲酥,又因为榴莲酥爱上了榴莲,吃不了的放冰箱冷冻,拿出来直接就是榴莲冰激凌,夏天吃那叫一个爽!
这张好象个个有故事,挨个来说。
小螃蟹汤据说是厦门本帮菜,做过一次,还连带回忆起一段趣事。上次用的是冬瓜小海蟹,这次是白萝卜大闸蟹,上次只放了一丢丢盐就老咸了,这次的用盐量则完全符合我平时的习惯,想必是海蟹自带盐分;上次冬瓜煮的太过软烂,这次萝卜煮的恰到好处。对于不太care海鲜的我来说,正当季的大闸蟹也是好过带来浓郁大海味道的小海蟹。
接下来的这道菜也是厦门土著,大名鼎鼎的姜母鸭。对这道菜我本来没有丁点儿兴趣,来闽南多年,从来没有尝试它的欲望,一是我本就不爱吃鸭肉(北京烤鸭除外),二是实在不喜欢这名字,开始以为必须要用母鸭,公鸭不行,后来才知道这个“母”是修饰姜的,姜母的意思就是老姜,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老姜炖鸭。闽南语自成体系,定语往往放后面,这道菜如果真的只能用母鸭,菜名应该叫姜鸭母。据说这道菜大补,所以一到贴秋膘时,楼下那家专卖姜母鸭的小店就火的不得了,有次可能是来不及做饭买了半只,又正赶上小美饿了,平时连尝试都不肯尝试的她竟破天荒地说很好吃。得,每天为这挑嘴丫头的一日三餐操碎了心,这下又可以添道新菜了。说到做菜,我便不免有些狂妄,那必是信手拈来的,然而第一次的作品小美并不买账,只尝了一口便说不好吃,再不肯动筷子。被现实打脸的我只得谦虚起来,每天路过小店都刻意留意人家的做法。终于,第二次上桌的时候被吃了个精光,几次做下来,得到了丫头的一百个赞 “妈妈,这个比楼下的好吃一百倍!” 耶!
右中的这道虾球煎芦笋,完全抄袭了三文鱼的做法。基本不吃海鲜的丫头原本是吃虾的,可慢慢就不吃了,无论是白焯,爆炒还是电烤都无法打动她那颗坚定的心。逼的我一个个剥成虾仁煎透,再洒上柠檬碎,黑胡椒碎,忐忑不安中意外赢得丫头的惊喜。姑娘爱吃这道菜有一半是因为黑胡椒,每次我洒完她都要再拧一圈。
最后一道是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这里的蘑菇应该用榛蘑,我没地儿找去,用的是干香菇和杏鲍菇。不吃鸡肉(KFC除外)的小美这次果然一一呃一一呃,也没有吃鸡肉 ,只把粉条消灭个干净,其余的都被我消灭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我可以很负责地说真的很好吃。
边编辑着图片,边看着这些贯穿南北,融汇中西的菜肴,我不由地开始认真思考起一个问题来:我没做厨师,会不会是餐饮界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