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10日。一个新的开始。
早上的心情格外的好。天色微亮,无风,晴好。空气是清凉的,周围还很安静,一切透着舒适。简单的早饭后,开车到医院做理疗。薰药的机器需要近20分钟的预热。于是,我坐在软软的薰药床上安心地等待。利用这个间隙,拿出笔和本儿随性地画了两张小画,感觉良好,乐不可支。
每天里做事情的时候,有很多用来等待的时间。这些零星的时间碎片积攒起来,是个不小的数目呢。如果这个由零星时间拼起来的大数目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效果是值得期待的。那样的话,一天24小时的利用率可以提高不少呢。真是财迷,天天算账!
阅读的过程,会有许多的收获,会引发很多思考。
一位网友说:做学问要学会“藏拙”,要做到“八面受敌”而滴水不漏。为人处事,因有敬畏之心,知道他有所长,知道自己与他人有太多的差距,才会用宽厚和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他人。这里的“敬畏”不是畏惧,而是一种谦逊。
古人云:凡善怕着,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正,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敬畏之心源自人的信仰。有信仰,才会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没有敬畏之心,便会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
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诵史、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敬畏法律、秩序和规则,敬畏社会责任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善良、敬畏时间、敬畏幸福……
总之,我们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愿敬畏之心常在,笼一方祥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