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岁的儿子总是喜欢指着某样东西问“妈妈,这是什么呀”,一样接着一样地问。我猜想,可能是这个年龄的儿童好奇心比较强烈,想认识身边的每一样东西,知道它们的名字,于是耐心地回答他。但是在我回答了几次后发现,他问的都是他很早之前就已经知道的,比如,灯、大树、楼、五官、车子等等。
有天晚上睡前他又开启了提问模式,我抱他在怀里,他指着我胳膊问,“妈妈,这是什么呀”,我以为他指的是衣服,就答道“这是衣服”,没想到他竟然回我“不是的,这是胳膊”,我不禁笑出声来,原来他知道,那他为何还要不停地问我呢。经过几次观察发现,原来他这是在考我呢,就像我平常指着东西问他一样,他在模仿。今天午睡前,他又指着我的鼻子问,“妈妈,这是什么”,我故意错答“这是嘴巴”,他自信地回我“不是的,这是鼻子,小家伙”。他竟然还喊我“小家伙”,“小家伙”是我平时在他答错后更正时喊他的,结果也被他一板一眼地借来用了。在他掌握了一定量的事物认知后,他竟然尝试来考妈妈了,并且还颇有自信地更正错误答案。对于他这种表现,我还是挺认可的,不让他觉得大人就是天然正确的,就是拥有天然权威的,我正在努力配合做好他的小学生。
还有一则关于模仿的趣事。有次我给他洗澡,他没洗多久就想出来,我没同意,他就朝着外屋喊“老东、老东”。一开始我没明白他喊的是什么意思,可突然想到平日当他洗好时我会喊“老公”,他爸爸就会拿着浴巾过来抱他起来。结果,他看我没喊“老公”,他就自作主张地喊了起来。在他的小脑袋里,他可能并不知道“老公”是表示一种关系称谓,他只知道喊“老公”爸爸就会出现并把他抱起来,由于发音不准,喊出来的是“老东”。可见,像他这种小小人儿,其实小脑袋聪明着呢,他不仅会模仿,还会在具体情境中去推测词汇的意思,然后再去使用它。
由此反思,是不是孩子理解词汇意义的过程是在模仿和推测中逐渐完成的呢?首先,通过对具体情境中大人对于词汇的运用,连接动作之间的相关性推测意义,然后在相似情境中加以使用。当他使用后,会收到大人“使用地或恰当或不恰当”的反馈,然后再根据大人的反馈进行调整更正,就这样越来越接近词汇的正确含义。如果真是这样,那孩子可真是我们的老师,他们与生俱来一种能力——自我迭代,从具体情境中推测词汇意义然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再通过他人反馈去调整更正,逐步逼近词汇本意。正是通过自我迭代能力,他们从0到1地加载了巨大词汇量及意义的任务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