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核心成长群最小的心理学爱好者,一个大一学生发来这样的信息。“我在外省高校上学,朋友A刚刚找我办点事。我办不了。我跟他说我找了唐山朋友B帮他。(A朋友与唐山B朋友始终无法单独联系只能靠我来传话)。最后我跟他说 这件事我唐山朋友帮你做好了,可A朋友自始至终也没有感谢我,只是感谢唐山朋友B。我心里有点不舒服。可能是我嫉妒心强的心理吧,导致我的认知出现点问题。这件事如果是挺容易的话,我也就算了,主要是我也是费了挺大事的 ,唐山那边人情我也需要打点,毕竟时间也是挺晚了。在整个事情来回过程中 A朋友没有丝毫对我感谢 。我感觉是我的认知与他的认知出现了偏差,A朋友认为这事情是我唐山朋友做的,自然应该感谢唐山朋友 ,并不知道我也帮了不少忙。而我的认知是 :我付出了不少, 并且你用的也是我的人情 ,自然要感谢我。所以这是我的分析,如果我是那个A朋友 ,我会分清主次 。”
这么 小儿科的事情 你们看起来应该挺好笑吧 ?可是我就心里不舒服,感觉A朋友不会办事 ,大家见笑了 ,我想让 大家帮我成长一下 ,谢谢。”
孩子带着一份极强的成长动力,在微信群寻求帮助。虽然内在不合理信念,我称之为“扣子”早已呈现,但并没有急于发言。网络成长小组被求助问题激活自动成立。在20个团圆的积极发言和自我分享中。辩论模式启动。我潜水。感受其中,一句句督导品味学生们的辩论分享。感受着凝聚的团队力量在咨询中的实效。多么经济实惠的一种自我成长资源呀。只要你愿意,我们成长小组和促进成长的资源就在身边,即使你没有大把的资金来源支持你自我成长,椰风挡不住你成长的脚步,只要你愿意。记得哟。只要你愿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