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月先生聊天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情,聊完之后的畅快感像运动之后的多巴胺,让人充实又满怀希望。
我们有太多的相似点,所有很多话题能聊的很HIGH。尽管如此,有一次我在谈到运动和减肥的话题时,古月先生先是说了一大篇关于运动增肌减脂的理论和方法论,口干舌燥时发现我仿佛无动于衷,就有些生气,觉得在这方面从来和我聊不到一块儿去。他一生气我就更生气了,我提起这个话题是在表达我的焦虑,并不是要听这些说教。
后来我们都反思了一下,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古月先生没有认真听完我的提问,并且没有理解我彼时的情绪和心理,一上来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转述网络上盛传的那些理论。我何尝不知道他说的那些知识性言论,在信息如此爆炸的时代,往往一个事实会有多方面甚至相互矛盾的理论依据。我正是因为看过太多太多,所以才会有焦虑感,不知道什么言论才是科学的,正确的。我自然会对他说的话无动于衷,并且在听不进去他说话的这段时间,在心里说了一万遍他不懂我。最后的结局就是他认为他在鸡同鸭讲,我认为他不理解我。硝烟的导火索就是沟通时没有听明白对方的意思。
教人说话的很多教材中,都会先教人倾听。在我看来,倾听是比说更重要的社交技能。
和普通朋友或者同事之间的日常交流中,或许客气礼貌就足以,不用仔细琢磨太深的含义。但是在和人深入交谈的时候,尤其是开导或者安慰人心的时候,倾听就非常非常重要了。如果有人生活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向你吐露心事,你听完之后一上来就发表你的态度和想法,甚至向他灌输你的价值观,就很容易让朋友反感。他在知道了你的方式之后,一定就不会再想说什么了。
正确的方式是先好好倾听,听明白他的焦虑在哪里,发现他的问题,如果能一针见血的点出他的问题,就会马上建立起信任,他会像抓住了最后一颗稻草一样,充分的信任你。之后,就是要循序渐进的按照你的思路去问问题,因为焦虑的人本就是对自己经历的事情拎不清看不清的,你作为旁观者,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并按照你的思路去引导他说出心里话。
在这个过程中,也别总想着将自己的价值观以说教的方式灌输给别人,说对方需要的才是最有力量的。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恋人或者夫妻。很多人在经过长期的相处之后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话题可以聊,继而心生厌倦。但真的是话就说完了或者没有共同点了吗,我觉得往往是因为彼此缺乏倾听的耐心了。
人虽然分外向型和内向型人格,但是每个人对于向内的认知的需求都是存在的。外向型的人非常容易在社交中获得满足,例如参加聚会或者和朋友开黑玩一把游戏等等,而内向型的人在社交中往往是消耗能量,只有在自己的时空里内省才能慢慢恢复能量。所以内向的人更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入的交流。如果伴侣中的一方是偏内向型的人,当生活渐渐被柴米油盐填充而缺少了交流之后,就会慢慢封闭自己的内心,感情变会渐渐淡去。所以适时的来一次促膝长谈,以某一个话题为突破口,放下手中的手机,看着爱人的眼睛,好好的听听彼此的谈话,会给感情生活回血很多。
我和古月先生分析了这次对话的问题之后,他立即就理解了我的意思,并且抓住了我的主要问题点。我看了太多,做的太少了。他鼓励我在不知道什么理论正确的情况下,就勇敢的去尝试一下,如果一种方法尝试了三个月之后没有效果,就换另外一种方式。我非常接受他的这种建议,因为他确实指出了我的核心问题。
所以深度沟通其实就是深度倾听,尤其是对亲人和爱人,只要能保持倾听的耐心,生活中的很多鸡毛蒜皮的琐事也会变成爱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