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后,桃花怒放。
我所在的地方素以水蜜桃闻名,桃树随处可见,人家房前屋后散落的桃树,绽放满树鲜花,像极了古诗中“竹外桃花三两只”的意境,而果园里千百株桃树一齐开花时,宛若红云向远处蔓延,蔚为大观,引得游人如织。遂想起那首有名的诗歌——
0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国风•周南•桃夭》
注释
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子肥大的样子。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看,桃花开放的季节,这位新娘子出嫁了,司仪在婚礼上读了这首祝婚词:
桃花怒放,鲜艳如火,这位姑娘出嫁,会给婆家带来好福气;桃花怒放,果实肥大,这位姑娘出嫁,会给婆家带来好福气;桃花怒放,枝叶繁茂,这位姑娘出嫁,会给婆家带来好福气。
原来,这不是专门写桃花的诗,它只是《诗经》里常用的“起兴”手法而已。比如,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思念的姑娘;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引起“伊人”之可望而不可及;而《桃夭》也是由桃树的花、叶、实的描写,来比喻姑娘结婚后,多生子女,让夫家人丁兴旺。
让家庭团结和睦地代代兴盛下去,这真的是人类对于婚姻最原始的期待。
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每次读这首诗,我总会被这两句诗所折服:真的是太美了!
如果说,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实写桃花盛开的时候,应该也可以理解为虚写——借桃花喻姑娘,瞧,新娘子正值青春,不是如桃花般娇艳吗?
是的呢,做新娘的时候,每个女孩子都是一朵花吧!她在最美好的年龄遇到你,与你生儿育女,繁衍家室,新郎啊,你有没有好好珍惜呢?
姑娘啊,青春易逝,当“狂风荡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自己在婚礼上的承诺呢?
每桩婚礼都有幸福的开端。可是,能够长久相守下去,却不是易事。有的人,走着走着,成为陌路;有的人,走着走着,成为仇敌。所以,读读这些诗,回首自己的人生经历,检点一下,是否偏离初心,对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是很有必要的吧!
题外话:
后世“桃之夭夭”演变为“逃之夭夭”,此“夭夭”同“杳杳”,意思是逃得无影无踪,与原诗已经没有任何联系。